□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城市道路在短期内遭遇反复开挖,噪音、交通出行安全问题接踵而至,这样的困局如何破解?来自市民的一条建议,推动《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形成,助推上海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城市道路挖掘管理体系。在17日晚举行的“共建美好城市 共创美好生活”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大家谈活动上,建议人与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在“零距离”建言、“零时差”回应中,讲述了这条“金点子”落地生根背后的故事。
去年全市掘路施工扰民投诉近3000起
建议人冯晓雯是来自基层的一名城管执法工作人员,冯晓雯在工作中发现,道路开挖虽然初衷是为了改造硬件设施,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但常常会面临短期内遭到反复开挖的问题,这中间造成的噪音问题、通行和安全问题让周边居民深受其扰。
如何才能整治这一顽症?冯晓雯将自己的想法写进了《依托“两张网”源头治理道路反复开挖顽症》的建议中,让她没想到的是,提交建议没多久,很快就得到了市住建委的回应。
在昨天的访谈中,市住建委城市管理处副处长梁靓直言是“想到一块去了”。梁靓坦言,这些年,道路反复开挖现象比较严重,铺设管线要开挖,疏通水道要开挖,更新改造要开挖……为此也遭到不少诟病,这样的投诉也很多。
据市交通委道运局统计,2020年至今本市共有掘路施工近5000项,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根据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对有关问题的统计,2021年全市掘路施工扰民投诉近3000起。经分析,主要原因包括计划审批环节多、涉及单位多,计划多变;部分管理单位职责不明,责任没有有效落实,部分环节监管缺失;以及掘路施工协调不够,造成临时还路等。
如何回应民生关切,精准治疗反复开挖的顽症,还人民群众通畅有序的出行环境?为此,去年以来,市交通委牵头交警、规划资源等部门,依托“一网通办”开展了掘路施工“一件事”改革,将一般低风险道路施工项目实行线上审批,建设单位减少了报批时间。道路管理能够及时掌握道路挖掘申请和审批情况,有利于做到面上统筹,合并相同时间或者路段的掘路计划,交警部门也可以提前优化组织交通方案,减少占道施工时间。
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无死角综合监管
梁靓透露,下一步,上海将构建起道路挖掘管理的“1+X+1+1”体系。制定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的若干意见》,从整体上明确全市掘路管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及具体分工。
推动“X”部门协同管理,建立住建、交通(道运)、规资、公安(交警)、城管以及各管线单位、各道路代建单位、涉及掘路项目委办局的联席会议制度,沟通协调、统筹管理各类掘路施工。在事前计划审批阶段,严控全市总量指标,强化区域计划统筹,避免随意开挖;在事中现场监管阶段,强化文明施工,优化工序时序,科学安排交通组织,避免施工扰民;在事后监管阶段,加强问题及时整改,定期考核通报,严肃处罚追责,避免监管缺失。
建立“一个”常态化监管机制,将道路挖掘纳入区、街镇网格化日常巡查范畴,明确上报问题的类型和后台派单方向,解决现场发现不及时,现场监管及后期处置不到位等问题。
同时建设“一个”综合监管场景,按照“高效处置一件事”要求,整合各部门监管场景,有效衔接事前审批,统筹事中、事后监管,夯实道路挖掘管理责任,落实道路挖掘施工的全过程、无死角监管,解决管理部门与实施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环节监管缺失等问题。
在当天的大家谈活动中,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市信访办主任王剑华指出,新的一年,上海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坚持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在黄浦江畔演绎更加精彩的“春天故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