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2022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国际数字之都”还有多远

代表委员畅谈上海“数字城市”建设之路

本文字数:2818

市人大代表张华 记者 王湧 摄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胡蝶飞  夏天

“2022年,本市将聚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在昨天提交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这一计划。

上海距离国际数字之都还有多远?从数字化经济到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特别在医疗、养老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数字化转型还面临哪些堵点痛点?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们围绕上述问题,各自提出真知灼见。

“快车道”

医疗数字化要全链条延伸

近两年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压力,也给医疗卫生体系带来巨大变量,从AI制药的颠覆性突破,到远程医疗等线上平台落地,数字技术正改变着全球医疗健康事业格局,医疗数字化转型加速驶入“快车道”。

市人大代表张华表示,新冠疫情的爆发,也暴露出了传统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与隐患。因此如何建立“数字防疫管理”新模式、如何开拓“数字精准管理”新体系、如何完善“数字信息管理”新保障,是后疫情时代带给我们的新命题。

2021年11月,由于发现3例本土确诊病例,本市多家医院宣布暂停门急诊服务,其中三甲医院占多数。这也是疫情常态化以来,上海同一时间关停医院最多的一次。与此同时,患者的就诊却并未因此方寸大乱。分流患者的除了未“闭院”筛查的线下医院,互联网医院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就诊需求,这也是“数字诊疗”智慧医疗场景的成功运用。

为此,张华代表认为要落实好诊前预防场景建设,推进线上预问诊和新冠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智能化风险评估并精准推送就医建议,为区域公共卫生预警机制建立起“一网统管”的基础防线。同时,也要落实好诊中救治场景建设,将轻症或慢性病复诊患者转移至互联网医院,建立常态化业务分级诊疗和“全科+专科”的结合机制,提升“数字化家门口服务”的有效覆盖。

她期待实现互联网医院药品配送与诊后服务,通过获取患者就医关键信息,及时跟踪指导患者诊后随访。

“限速”

“智慧养老”不能“华而不实”

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空巢独居老人关爱问题、智慧化养老产业等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我们面前。“上海常住人口中有1/3以上是老年人,养老问题凸显,其中还包括不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需要我们加倍去关心呵护。”市人大代表潘晞晨提出积极推进“智慧养老”。

通过前期调研走访,潘晞晨代表发现,老年“数字鸿沟”仍在存在,她建议要积极利用智能设备关注老年人动态。据她介绍,目前全市的“智慧养老”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总体来看,全市各区的推进情况参差不齐。智能设备种类多而杂,各区的智能设备缺乏统一,存在局限性。而便捷、高效的智能设备又仅限街道、区内小范围试点,覆盖范围有限。“对老年群体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我们的推进重心应当放在产品服务于老年群体,而不是让老年群体去学习各式各样新颖的智能设备。”在她看来,“智慧养老”项目的各类设备要注重实用性、适用性、普遍性,绝不可“华而不实”。

潘晞晨代表还表示,“助老一键通”上线以来,后续支撑不够完善。尽管“助老一键通”产品自上线以来,直击老年群体,特别是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需求,“一键”响应老人的紧急救援、预约挂号、预约叫车、政策咨询等需求。但是,根据之前的群众走访和调研,“助老一键通”目前的使用范围不广,仅在部分区域进行试点,后续功能支撑以及后台跟进也不够完善。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智慧养老’像是一把‘无形的伞’,无需让老人去完成各类繁杂的操作,悄无声息但又无处不在地守护着老年群体。”潘晞晨代表建议养老的智能设备可以和“一网统管”相结合,用简便、实用、“无声”的守护,为老人们提供多一份保障。

“畅通堵点”

推动制定医疗、养老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法规

农工党上海市委也聚焦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数字化转型中的堵点和痛点,向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递交了《关于推进数字化生活,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的集体提案。

提案指出,现有互联网医院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本市互联网医院复诊身份界定不够清晰,侧重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线上咨询需求量远远大于复诊配药量,且接诊时间较长,造成医院功能同质化严重。

同时,互联网医院相关政策法律制定尚存在缺口。“涉及本市互联网医院运营管理、医疗质量、信息安全的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医生多点执业仍存阻力。”

为此,农工党上海市委提案建议,完善智慧医疗政策法规体系,推动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具体而言,包括重点研究医师网上执业、医院+互联网、互联网医疗的病历和电子处方等管理办法或细则,以及互联网医疗相关医疗事故、医疗赔偿等法规或管理办法,加快构建全市的智能医疗网络安全体系。“还有开展互联网医疗的体系标准、实践规范与指南的研究编制。”

农工党上海市委同时指出,目前,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平台尚未全部与实体医院就诊服务系统打通,存在重复检查、重复治疗,或者重复问诊等弊端。

“全市缺少具备标准化接口的智慧养老基础服务平台。”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建立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框架体系,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支持各相关服务机构根据护理、医疗服务和监管需求加载个性化模块。

提案还建议,深入研究医养服务融合的政策供给。以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为试点,支持互联网医院与基层养老机构“结对子”,运用远程医疗创新、移动医疗模式,为机构、居家老人提供咨询、求医问  药和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和支持一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实行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和医保定点。

“全面提速”

建议制定《上海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数据条例》已经正式施行。而在张磊、李锦军、黄勇平等31位市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递交的提案《关于制定〈上海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建议》中,指出《上海市数据条例》重点是对数据资源流通利用作出相关规定,这只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但需要严格的安全监管,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撑和促进。”提案认为。

提案指出,目前,浙江、广东等省份的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已经出台,北京市、江苏省、深圳市都正加快推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地方立法。

提案建议,制定《上海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重点对数字产业化重点领域、产业数字化重点领域、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强化数字经济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包括促进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共同发展,以及推进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支持设备和业务上云平台。

强化数字经济保障机制包括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数字化基础设施使用成本,还要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检测、验证、标准、培训及咨询等服务,以及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此外,提案还建议通过条例的制定,探索建立统一数据市场监管机构,依法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要素流通等执法,并构建数字经济社会信用网络体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22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8“国际数字之都”还有多远 2022-01-21 2 2022年01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