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22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上海市人民政府昨举行记者招待会

推动加梯从“零星化”到“成片化”

本文字数:3338

□本报综合报道

昨天,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后,市政府在世博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海市市长龚正与记者见面,并回答媒体提问。

民生:为“悬空老人”加装电梯  为新市民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今年再加装超2000台电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

在回答关于如何推进老旧小区成片化规模化加装电梯的提问时,龚正表示,为既有老旧住房加装电梯是提升市民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方便“悬空老人”下楼的重要民心工程。我们全力推进这项民心工程,去年的目标是1000台,实际上完成了1579台,一年就完成了比之前10年的3倍还多的量。

龚正说,今年我们将坚持“建管并举”,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这项工作。“建”的方面,今年的目标是完成加装电梯2000台以上。积极推动从零星化加装到成片化加装转变,关键是做到两个“相结合”。

一方面,与发挥基层作用相结合。通过激发基层的活力,领导群众共同参与,小区开展业主意愿征询。另一方面,与旧住宅更新改造相结合,推进小区内的加装电梯和旧房更新改造结合起来,降低工程费用,减少重复施工,更加便民利民。

“管”的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加梯以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施好已经出台的《关于加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管理的指导意见》,落实好业主、物业、企业等方面的管理责任,推动加装电梯的长效管理,让居民能够安心放心地使用电梯。

●将建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龚正在谈及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推进情况时表示,解决好超大城市住房问题,必须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租购并举”,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一方面是解决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住房难、住房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供给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抑制房价的重要举措。

龚正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总的考虑是做到“四个坚持”。

首先,坚持多渠道供给,跑出建设的加速度。“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建设筹措47万套(间)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加上“十四五”前的13万套(间),到“十四五”末将有超过60万套(间)。去年已建设筹措6.7万套(间),今年要加大力度,完成17.3万套(间)。其次,坚持优化结构,完善供应体系。要加快构建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多元化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坚持职住平衡,优化空间布局,推动更多房源向五个新城布局,向26个产业园区周边布局,向虽然远一点、但轨道交通能够到达的轨交站点区域布局。第四,坚持精细管理,提升居住品质,更好满足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有温度、“悦生活”的租赁住房社区。

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发展新兴产业

●浦东引领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有望立法

龚正在回答浦东引领区建设问题时说,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历史使命,是重大任务,也是上海发展、浦东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去年中央意见发布后,我们第一时间研究制定行动方案,明确280项任务举措,目前大部分已经逐步落地。

龚正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打响浦东王牌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聚焦“四个一批”,全面落实好《意见》提出的“五个引领”,明确了打造“两特四区一样板一保障”任务。“两特”,即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并在一定区域实施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四区”,即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一中心”,即国际消费中心;“一示范”,即在现代化城市治理方面做好示范;“一保障”,即为重大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龚正说,今年要聚焦“四个一批”,首先是推进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重点是探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国家批量化、清单式授权。二是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平台,重点是集聚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际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等重要平台,发展更高能级总部经济。三是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坚持向新产业、新业态、新空间要动能,持续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促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产业扩容、提质、增能。四是推动制定一批浦东新区法规,将围绕绿色金融、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与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

●今年是临港新片区“三年大变样”的决战决胜之年

龚正在回答关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问题时表示,设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上海经济重要增长极。目前,78项制度创新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去年新片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550亿元,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0%和62%。

今年是临港新片区“三年大变样”的决战决胜之年,重点聚焦三个“新”上下功夫。第一个“新”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去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今年要力争在高端装备产业方面也突破千亿。另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今年要翻番,努力打造产业发展的新高度。

第二个“新”是要深入推进新一轮的制度方案。实施好总体方案的同时,我们要抓住RCEP生效的机遇,同时要高水平地对标该协议在贸易监管、金融开放等领域,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风险测试。

第三个“新”是要着力培育新功能平台。依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加快国际中转集拼等功能性平台建设,推动保税维修、绿色再制造等创新业态的发展。

五个新城:引导更多大学、大医院落户

●五个新城每个新城都要有一个大学校区

龚正在回答关于五个新城进展问题时表示,五个新城是上海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去年我们刚实施“1+5+6”的政策支撑体系,其中包括1个实施意见,6个重点领域的专项文件,其中一个就是加强五个新城的行动方案,搭建起了建设五个新城的四梁八柱。

龚正说,目前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五个新城的总体城市设计和23个重点地区的规划设计,启动建设了255个重大项目,每个新城都要打造一个三甲医院,目前已全面开工,50家企业总部和62家研发中心都落户新城。

龚正说,今年五个新城要实施四大行动。一是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能级,重点是深化一城一园的建设,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中心城区的大学、大医院、大所、大集团入驻新城,吸引更多全球科技机构和高能级的企业落户新城。

第二,重点推进一城一枢纽建设。这五个新城都要枢纽,我们要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五个新城之间是相互赋能的,五个新城和长三角其他40多个城市,上百个县级市之间也是相互赋能的,形成新城外部、新城之间的网络畅通,形成更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

第三,提升公共服务品质,重点是推动优质的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科技、托幼等公共服务向新城倾斜,每个新城都要有三甲医院,我们要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这个很重要,尤其是对年轻人。

第四,要打造五个新城的闭环,每个新城都要有一个生态的公园带,都要有公园绿地。总之要让人们在新城感受到更好的美好生活。

●大力推进文化资源向五个新城、大居、远郊覆盖

在回答关于如何提升城市软实力、高质量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问时,龚正表示,软实力彰显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一座城市最有味道、最有魅力的就是文化。围绕加快建设更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我们重点要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龚正说,首先是塑造独特的文化声誉,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我们要发扬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的优势特点,同时大力发展时尚文化,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的标识度。第二是打造最美的文化空间,推动重大文化设施与基层文化场所融通,加快建设文化新地标。第三是激发澎湃文化活力,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翼齐飞,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教育、文化与金融的融合。

龚正说,我们将进一步紧扣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首先是更优质,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设施,比如上海图书馆的东馆今年即将对外开放。其次是更均衡,大力推进文化服务资源向五个新城、大居、远郊进行覆盖,今年将完成100个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第三是更便捷,围绕15分钟社区公共文化的服务圈建设,加快推出更多家门口的好服务好去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22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3推动加梯从“零星化”到“成片化” 2022-01-24 2 2022年01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