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正式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围绕推进跨境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落实“放管服”改革和提升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三个方面,推出9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和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标志着临港新片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性经济新体制,实现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实施细则”征求意见期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积极筹备,围绕上海自贸区、临港自贸新片区创新红利,积极探索对标国际国内最佳实践的金融服务方案,并面向临港地区的广大企业开展政策宣导,取得了热烈的市场反响。目前,已有数十家临港地区企业提出参与便利化等试点政策的计划,企业纷纷表示在年初市场需求旺盛之机,各项高水平开放举措的实施有助帮助企业提高业务效率,助力外资外贸稳定发展。依托强大的科技实力和集团国际化优势,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积极尝试金融科技技术在外汇业务改革创新领域的应用,深化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对接“单一窗口”、“离岸通”等大数据平台为各项传统贸易和新型贸易赋能。
工商银行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外汇管理改革创新为己任,率先参与各项贸易投资便利化、投融资开放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现行贸易便利化3.0版本试点所积累的“实战经验”,在此次临港高水平试点中,进一步基于“客户分层、电子交互、交易留痕、持续监测、风险可控”的原则,做好“事前客户准入、事中交易留痕、事后风险监测”的全流程外汇管理。前期在“实施细则”征求意见阶段,工商银行结合行业特点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优势,积极开展了客户需求排摸,已率先开展了埃珂森(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新型国际贸易外汇便利化结算,以及某电动车制造企业与境外交易对手间的单一企业经常项目轧差净额结算两项试点业务。
一直以来,离岸转手买卖因货物流、资金流、单据流分离的特性,经常项目轧差净额结算因涉及境内多家成员公司资金代收代付,业务模式及交易单据较为复杂,企业往往需要很长的准备周期,银行对新客户的尽调准入、交易单证真实性审核的周期往往也较长,此次临港高水平开放试点新政的实施,是对“越诚信的客户越便利、越合规的银行越便利”的外汇管理思路的进一步落实,同时也是对银行软硬件实力的综合考察,如何在实现交易单据“减负”的前提下,防范外汇合规管理风险,是试点银行必须要落实解决的问题。
此时,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近年来,凭借线上线下广泛的网络和网点布局,依托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和集团国际化优势,持续深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客户服务,已先后上线“国际汇款”、 “跨境贷”、 “出口收汇通”等全流程线上无纸化结算融资产品;另一方面,围绕贸易投资便利化核心,深入优化业务流程,在节省客户“脚底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方面下足功夫,完成多项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业务首单,市场份额同业领先。产品创新结合流程优化,多措并举,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已在跨境业务上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现行积累的经验也将应用于此次临港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中。
未来,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将充分把握自贸新片区带来的市场机遇,紧密围绕集团战略,做好金融创新改革的“排头兵”,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和渠道,助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