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一年一度备受情侣们关注的“情人节”来临了。在杨浦区共青森林公园,一对对青年情侣都得到了一支最特别的“永生红玫瑰”——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同款”手工绒线编结玫瑰。
一根钩针,一把剪刀,将鲜红的绒线“花瓣”缠绕,再配上嫩绿的绒线“花叶”……几分钟的时间,担任指导老师的“巧手妈妈”就把一枝绒线玫瑰花组装好了。对于参加活动的年轻人来说,尽管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目前“一墩难求”,但“DIY”一枝颁奖仪式上的“同款”玫瑰花,还是有机会的。
原来,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杨浦区“巧手妈妈”工艺坊,正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元素中手工绒线编结“奥运玫瑰”的制作团体之一。在奥运开幕前,150位“巧手妈妈”用了2个多月时间,编织出2400朵奥运玫瑰送往冬奥赛场。此次恰逢“情人节”,她们来到共青森林公园,和园方一起为青年情侣的爱情之路送上祝福。
记者注意到,和现场其他情侣“成双成对”不同,年轻人小丁显得形单影只。原来,他的女友小汪是名医务工作者,临时接到医疗保障任务不能参加活动。小丁就单独一人来到共青森林公园,学习绒线玫瑰的制作。 “我和女友经历了10年爱情长跑,如今亲手做枝花送给她,很有意义。这是永不凋谢的玫瑰花,就像爱情的长长久久。”小丁说。在反复钩连和调整后,让他心意满满的玫瑰花出炉了。
巧手妈妈团队带头人黄宏英说,大家给小情侣们带来的,是“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形特点就像酒杯一样,寓意年轻人的爱情生活像玫瑰一样明艳绽放,也取酒杯的谐音“长长久久一辈子”。黄老师发现年轻情侣们动手能力很强,希望大家通过冬奥会和冬奥颁奖花束,能对中国的传统编织艺术生出浓厚兴趣,让这一技艺传承下去。
据介绍,2010年“巧手妈妈”工艺坊成立,近5000名社区阿姨参与其中。她们每周二都在杨浦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集中活动,有时是给社区孤老织围巾,有时是给贫困人群织袜子,给别人送去温暖的同时,自己也收获良多,为社区里的编织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平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