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近日,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联合闵行公安分局召开“非羁押人员数字化智能监管”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市首个非羁押人员报告平台相关情况。记者获悉,自2021年5月适用至今,已有294名采取非羁押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陆续纳入“云报告”平台进行监管,无一脱漏管,其中144人已完成监管,该平台的运行为非羁押诉讼模式提供了经验。
据闵行检察院副检察长曹化介绍, “云报告平台”是智能化监管平台,搭载手机定位、日常打卡、外出请假、越界告警等功能,运用大数据监控系统,对非羁押人员实现‘云监管’”。
在纳入平台监管的犯罪嫌疑人中,从其人身危险性来看,初犯、偶犯占比达98%以上;从认罪态度来看,自愿认罪认罚比例达100%;从监管地分布来看,异地监管比例为18.7%;从社会关系修复来看,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赔偿谅解的占比62.6%,目前纳入“云报告”平台监管的犯罪嫌疑人仍以轻刑、缓刑为主。
“以往,对于在沪无固定工作及住址的犯罪嫌疑人,尽管情节轻微,但因为考虑到异地监管的问题,往往还是会选择强制羁押,这会造成一定的司法负累。”曹化坦言,云报告平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非羁押人员实时移动监管以及外省市犯罪嫌疑人异地监管。
“犯罪嫌疑人每天于固定时间段进行打卡,自动上传其实时定位供司法机关监管,平台专管员可通过后台随时查看犯罪嫌疑人实时定位、打卡记录并实时发起点名通知,以远程监管代替强制羁押,降低了监管成本,减轻司法负累。
针对在沪无固定工作及住址、因生活成本较高欲返回常住地的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通过“云报告”平台对其实行异地监管,通过电子围栏功能自动将犯罪嫌疑人监管地设置在其常住地,监督其不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并进行日常打卡、自动上传实时位置信息,保证随传随到。
记者获悉,由于非羁押人员监管期间全流程留痕, “云报告平台”还会自动统计各诉讼阶段监管时长,一旦超过预设时间即发出预警提示,督促承办人加快办案进程;同时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设置“14天-10天-10天”的标准化诉讼周期模式,从而大幅压缩诉讼周期、节约诉讼资源。
下一步,闵行检察院与闵行公安分局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运用法治智慧,以“云报告平台”推动数字化科技手段在司法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更好实现惩罚犯罪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机统一,为推动闵行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