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临释前突然病发,他该怎么回家?

本文字数:3584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徐荔

当2022年1月1日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有人与身边的好友庆祝新一年到来,有人在朋友圈发出新年愿望,有人在睡梦中以好好休息迎接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有人刚完成工作任务,在距家两千三百公里之外的宾馆里,稍稍放松紧绷了24小时的神经。上海四岔河监狱的民警李强和王硕骏就是如此,几个小时前,他们刚带阿南(化名)走完最后一段“回家路”,把他送回家人身边……

特殊的服刑人员

在四岔河监狱民警王硕骏的印象里,阿南是一名有些特殊的服刑人员,关于阿南的服刑情况,王硕骏记了很多本,摞起来得有半米多高。作为阿南的主管民警,王硕骏了解过他的过去,出生于1986年的阿南老家在云南的一个小城,2016年他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因为贫困早早辍学,混迹社会,边流浪边打工,后来逐渐坠入犯罪深渊:抢劫、贩毒、盗窃……这已是阿南第三次服刑了。

阿南有个明显的特征,少了一根手指,据说是阿南过去吸毒吸昏了头,自己剁掉的。对于阿南的管教并不容易,常常是民警问好几个问题、说好几句话,阿南才回一句“嗯”。而阿南初到监狱服刑没多久,就表现出行为异常,有自言自语、无故情绪激动等症状,经医院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需要服药控制病情。

经过治疗和药物控制,在服刑的这几年里,阿南的情况有所好转,表现基本稳定。对王硕骏的教育管理,阿南能够听从,也产生一定的信任。不过,王硕骏发现,阿南很少提到家人,一开始根本就不和家人联系。阿南不知道家人的联系方式,也不想和家人联系。

通过了解情况,王硕骏获得了阿南家人的联系方式,经过沟通,王硕骏得知,阿南的父母已经去世,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和几个姐姐。姐姐都已经嫁人,哥哥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一直在工地打工。对这个弟弟,兄姐们给不了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但他们没有拒绝和阿南联系,愿意给予有限的关心。就这样,阿南和家人重新取得了联系,开通了亲情电话,虽然每次打给哥哥的电话都很简短,但一次互相问候,一句“好好服刑,听警官的话”对阿南来说已是难得的支持。

临近释放突然病发

阿南刑满释放的日子是2021年12月31日,监狱民警从10月开始就着手为阿南的释放做准备,对他开展出监教育,与当地司法部门联系对接相关工作,和阿南的家人沟通……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阿南即将刑满释放前的1个月,意外发生了。那天,阿南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行为异常,做出暴力行为。

面对病情发作的阿南,民警立刻采取措施,将他控制起来,并请医生诊治。平息后的阿南对自己做的一切毫无印象,只记得“听到”有人说他坏话,他很生气……显然,阿南的病情出现了反复。

要在监狱内看管住阿南相对容易,可阿南即将刑满释放,他的这条回家路该怎么走?这个难题摆在了四岔河监狱的“会诊”单上。

经过与阿南家人、当地司法部门的多次联系,因为疫情防控等原因,他们无法前来接阿南回家。考虑到阿南的特殊情况,经过监狱各部门的“会诊”,监狱决定送阿南回家。

“不论是两千三百公里还是最后的一公里,如果不能把刑释人员妥善地交接给当地司法部门,完成刑释衔接,刑释人员无法有序地回归社会,就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四岔河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唐传贵对阿南的刑释衔接工作十分关心,多次强调要尽全力保证将阿南安全送回原籍。

阿南的主管民警王硕骏和三监区副监区长李强主动承担起了这次任务。

经过四岔河监狱与当地司法部门不断联系和协调,确定刑释交接的地点为距离四岔河监狱2300多公里的昆明机场,需要长时间的乘机。如何在途中顺利、安全地将阿南送到家人身边,成为了摆在李强和王硕骏面前的难题。

一波多折的回家路

“在路上突然发病,出现异常甚至暴力行为怎么办?”

“万一飞机晚点,延迟到达怎么处理?”

“如果家人变卦,不愿意配合工作,怎么办?”

……

“送回家”,三个简单的字,要做到却并不容易。在确定将阿南送回原籍的方案后,监狱各科室多次讨论排摸了这一路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身高1.86米的李强已经是第二次执行类似任务,有12年工作经验的他对如何处置突发情况也有一定经验,“我和王硕骏接下任务后,就开始多次反复推演这条回家路上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细节和处理方案。可没想到,还没出发,就出现了波折。”

原定2021年12月31日上午从盐城出发直达昆明的航班突然取消。“那天半夜我被手机短信铃声吵醒,拿起来一看,居然是航班取消了。”李强当时心头一沉,临近出发,航班却突然取消,这意味着之前准备的对策要全部推翻。

第二天一早,李强就和王硕骏联系,两人立刻将相关情况进行汇报,经过监狱相关科室商量,最终挑选了盐城飞长沙,再从长沙转昆明的行程。这样一来,还能在原定时间将阿南送至昆明机场,但却要在长沙机场等待2个小时。突如其来的变故,无疑又给这次任务增加了难度。最后经过监区、科室和卫生所缜密的商量,又重新确定了多套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

终于到了阿南刑满释放的日子。两位民警早早就到了单位,仔细地做最后的检查和确认:阿南刑满释放的相关文件、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机票证件……

出了监狱大门的阿南明显情绪很好,“那么多年,终于出来了”,对民警的问题,他也有问有答。当一行人来到盐城机场后,两位民警寸步不离地带着阿南办理了相关手续,时不时还跟阿南聊聊天,让他保持良好的情绪。

然而,在候机的时候,民警的手机短信铃声再次响起,是长沙至昆明的航班因大雾原因延误,起飞时间无法确定的消息。看到消息后,李强和王硕骏的心又紧了紧,如果当天无法抵达昆明,会对刑释衔接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无论是时间上的影响,还是滞留长沙后,阿南能否一直保持状态稳定,万一他突然病发,如何防止他做出极端行为……一道道难题摆在了民警的面前。

幸好,在即将登机前往长沙的时候,机场传来消息,飞往昆明的航班时间确定,比原先晚点2个小时起飞。李强和王硕骏与“后方”监狱保持着实时联系,面对这一变故,他们启动了应急处置预案。

终于将他送到家人身旁

航班时间确定,阿南的情况却开始不容乐观。两位民警发现,之前还情绪稳定的阿南上飞机后就有些不对劲了,也许是第一次乘坐飞机的关系,他上机后就不再说话,虽然没有异常举动,但状态已与上午明显不同。

飞机到达长沙后,在4个小时的等待中,阿南突然神色焦虑、坐立不安。“我要自己回去,你们不要送了。”阿南向民警提出。

“从这里到昆明还有很长的距离,你怎么回去?”面对民警的提问,阿南却只是嘿嘿一笑,言语混乱、思维不清,精神状态明显不稳定。

出于安全考虑,李强和王硕骏将阿南带到候机口的无人角落,不断与阿南交谈来转移他的注意力,避免他做出异常举止。“他已经不再是服刑人员了,我们不能对他采用强制措施,而且他的状况也不适合‘硬碰硬’,我们只能注意观察,灵活机动地稳定他的情绪,避免他的情况加剧,做出极端行为。”李强和王硕骏根据预案谨慎地应对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位民警的精力不断地消耗,压力也不断增加,而阿南的精神状态则在逐步恢复稳定。最后在有惊无险的等待中,他们终于登上了前往昆明的飞机。

2021年12月31日晚上8点,飞机抵达昆明机场,李强和王硕骏带着阿南与约定而来的当地司法部门工作人员、阿南的家人见面了。

为了接阿南,阿南的哥哥从工地赶来,裤脚上还沾着工作时留下的泥浆,同行的还有阿南的一位姐姐,未来他将和姐姐一起生活。阿南讷讷地看着久违的家人,李强和王硕骏则主动与工作人员及阿南的家人做起交接工作,签署相关文件,介绍了阿南的服刑情况及身体情况……直到看着阿南与家人一同离开的背影,李强和王硕骏才终于松了松紧绷了24小时的神经。送阿南回家的任务,终于如约完成,此时距离2022年1月1日只有不到2个小时。新年即将到来,李强和王硕骏也默默希望,阿南也可以拥有一个新的开始。

故事之外>>>

“一个看似简单的交接,其实前前后后有很多的工作。”四岔河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唐传贵告诉记者,监狱不只是要对服刑人员做好管教工作,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刑释衔接也是监狱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会开展“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工作。如对临近刑满释放的人员,监狱会对其进行改造情况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相关司法部门、派出所等对接,做好防控,降低社会风险;刑满释放当天,要做好衔接工作,由当地司法部门、家属接刑释人员,或者如阿南这类有特殊情况的人员,则需送回原籍;而在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监狱也会与当地司法部门联系,了解工作、生活、遵守社会秩序等情况。

疫情爆发以来,监狱对所有刑释人员的工作又加了身体检查,每一名刑释人员回家前都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  “这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社会平安。”唐传贵说,“尽管一路上有很多波折,民警自身也会面临一定风险,但帮刑释人员走好回家路,是民警的职责,也是监狱民警维护社会稳定的体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临释前突然病发,他该怎么回家? 2022-02-25 2 2022年02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