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波龙海鲜大咖、佛跳墙、全家福、花胶鸡……这是盒马电商平台除夕期间预制菜销量前五名的菜品。复杂烹制的餐馆菜肴,只需要经过简单加热翻炒就能端上家庭餐桌,这也是近年来预制菜火爆的主要原因。
预制菜风口正盛
80后的杨小姐,过年期间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一份预制菜——花胶鲍鱼鸡,她表示:“家人都觉得挺好吃的,加热还很方便,会回购。”
但另一边,一位尝试了金汤肥牛预制菜的段小姐却表示:“口感很一般,我应该不会再买了。”这种极大的体验反差也体现在很多预制菜售卖平台上。
“预制菜是介于食品和餐饮的中间业态,目前市场上的普遍认知为‘3R’食品,即为即热、即食、即烹三种类型的通过食品工厂和中央厨房工业化生产的快手菜。”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金勇这样定义。
随着我国经济深度发展,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预制菜市场肉眼可见得火爆起来。
凭借丰富的餐饮经验和成熟的供应链,知名连锁餐饮、电商平台都看到了预制菜未来的增长点,眉州东坡、杏花楼、海底捞等连锁餐饮企业,三全、正大、安井等食品加工品牌以及新零售领域的盒马鲜生、美团买菜、每日优鲜,还有部分主营业务为预制菜的企业,如味知香、新聪厨、好得睐等,这些企业已经粗略描绘出了预制菜这片不可小觑的蓝海。
一份名为《2021预制菜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报告提到,自2011年-2020年数据来看,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呈上升趋势。2015年首次突破4000家,2018年首次突破8000家,尤其在2020年,新注册1.25万家,同比增长9%。
消保委:消费痛点清晰
虽然预制菜市场广阔,但是产业痛点却清晰可见。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了预制菜行业现状、消费者偏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食品安全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预制菜质量参差不齐;其次,口味有待提升,当被问及菜品口味是否达到预期时,仅有34.36%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的口味超过预期非常美味;第三,预制菜种类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选择需求;第四,线上为消费者主要购买渠道,物流配送及提货问题较多。消保委建议:把好食品安全关,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产品详情规范标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同时保障商品运输条件,提高配送效率。
亟待推出相关标准
预制菜能否做到足够好吃?食材新不新鲜?能否保证营养健康又兼顾安全卫生?这都是消费者需要企业回答的疑问。
据了解,预制菜的即食和即热产品与食品标准几乎无区别,比如说酱卤这种相对很成熟的即热快手菜。一般来说,预制菜的生产流程就是从选品到研发、小规模生产、市场检验,再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预制菜的生产制作还涉及了很多环节,比如供应链源头食品安全监测,生产加工、冷链运输、仓储环节、配送到家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都是预制菜面临的潜在风险,这也是消费者选购时经常面临的疑问。
对于消费者的顾虑,中国饭店协会方面表示,从健康角度而言,目前所有预制菜内的食品添加剂都符合有关规定并且在包装上有鲜明标注,预制菜的食品添加剂和在餐厅、在家制作的差别几乎不大。另外,健康是需要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进行三餐合理搭配的,在搭配合理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健康。
虽然已经有地方协会推动预制菜相关团体标准建设,但是目前,关于预制菜的“国家标准”还是空白,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量,“标准化”“规范化”的“预制菜”亟待推出。(据新华社报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