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请问您是医生吗?可以帮忙拆线吗?”小区微信群里,一位居民刚刚感谢完医生邻居的建议,志愿者就赶紧发问了,她是替小区里另一位居民问的,并就此组织了一场疫情期间的拆线“手术”。
因为封控前切菜切到了手指,小A到医院紧急处理缝了针,如今已经三周了,早该拆线的,可没法出门,自己又不敢下手。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小区内的医生们纷纷在群里冒了头,“竞争上岗”,惹得有人不禁感叹,“现在医生充足,病人有点不够”,还有人开起玩笑,“要不你们一人拆一针,评出小区最佳外科医生怎么样?”
不少热心居民帮忙收集物资,“我家这把剪刀应该可以用”“我家有医用冲洗剂”“我把镊子挂在门上了,你们可以来取”……
当然也有来凑热闹的居民提议,“开个拆线手术的直播吧,医生还可以在线做个科普”。
很快,这场临时组织的拆线“手术”圆满成功。
曾几何时,在上海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邻里关系似乎是一种很远的距离。远到就算住在隔壁,你也可能从未曾见过他的面容;远到只有挤同一部电梯,才能发现他原来住你对面。生活在这陌生的邻里关系中一天天向前,直到今年的4月1日。当然,让我们相识的可不是“愚人节”的玩笑。
我第一次认识那么多陌生的面孔,虽然因为戴着口罩现在依然陌生,但是我已经能够从全副武装的大白和小蓝中认出邻居们的身形。穿上防护服,帮助分发抗原、支援核酸检测、运送快递物资,还要组织团购,关心老年邻居的物资需求,我的这些可爱邻居们简直十项全能。我也很荣幸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帮助邻居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没能加入志愿者队伍的邻居们也都配合着志愿者工作,自觉互相提醒不团购非生活必需品,还有邻居自费为小区居民们购买豆制品,将家里多的蔬菜水果拿出来,形成了楼里的菜品自助区。
虽然封控中的生活有不如意,但我可爱的邻居们将这些不如意转变成了生活中的小确幸。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