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周末博客

特殊时期里的温情

本文字数:771

张旭凡

自3月15号最后一次前往静安寺外拍之后,难以相信我已经完成了居家封闭一个月的“打卡挑战”。回想这一个多月来的心路历程,从惊慌地看到小区里的某栋楼下搭起了小蓝棚,到日复一日小心翼翼地下楼排队做核酸,再到每天早上7点志愿者雷打不动地敲门做抗原……虽然我还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但是显然我的生物钟已经接纳了这样的日程安排。

对我来说,封控期间最大的挑战就是,每天需要自己做饭吃。虽然以前我也喜欢根据教程琢磨新菜单,但是每顿都需要煞费苦心地思考吃什么,还要盘算手中余粮能够坚持几顿,以及放弃抢菜转战于各个小区团购群,是这段时间压在我身上的“三座大山”。

但是在这段特殊的时间,我也确实感受到了一些温情。我们隔壁住着一对老夫妻,我和室友在疫情之前经常会把快递纸箱、塑料瓶、易拉罐之类的东西整理好放在他们家门口的桌子上。疫情期间,没想到我们也收到邻居奶奶的投喂,从蔬菜水果到自己腌的咸菜,隔三差五就会敲门来送一些东西,我们也会回以一些团购到的食物,但是奶奶总是客气地拒绝,让我们留着自己吃,最终在我们的坚持下也只会收下其中的一两样。

看着各种团购群里的消息,我和室友担心两个老人不会操作,还和他们说如果有什么难买的可以告诉我们。而当听说他们的儿子媳妇也住在小区里,我们也就放心了。几天后奶奶来敲门说需要祭祖,但是买不到水果,所以想麻烦我们帮忙。最后我们也算不辱使命,短时间内托人买到了一些交给奶奶。

其实只是一些邻里间的小事,但是对于我们两个在上海的外乡人来说,却是在这段特殊时间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温暖。最近做短视频也经常能看到很多令人感动的邻里间互助的内容,这份质朴的情感在特殊时期也被放大了。城市楼宇间的“远亲不如近邻”同样鲜活地存在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守望相助的微小温情永远能让人动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02特殊时期里的温情 2022-04-22 2 2022年04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