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通讯员 丁婉星
“一位女同志,搬物资、扛包裹,这样的体力劳动,她撸起袖管,说干就干;在居委会的沙发上,抱着手机、耐心解答一个个居民的诉求,就这样熬过了一个个漫漫长夜,我不知道她从三月中旬到今天睡过几个囫囵觉,我知道,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好书记。”这位笔名叫易樊的老先生,是普陀区桃浦镇永汇新苑居民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今年72岁了。疫情期间,有感于这位“小巷女总理”的兢兢业业,他一字一句地写下了这段话发给了记者。
周霞,永汇新苑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带领6名女社工,守住了这里1806户居民的安心。
“请38号居民下来做核酸,佩戴好口罩,带好手机、身份证、钥匙,谢谢。”这一天,易樊又在家中听到了他熟悉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她的声音沙哑了,但我还是听出来了,是周霞书记。”易樊告诉记者,不只是做核酸,小区发菜、发抗原试剂,但凡有事情要通知,总能听到周书记边走边喊的声音。“她的亲力亲为,让我觉得十分安心。她的家不在小区里,一个女同志,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守护着我们的大家。”易樊说。
3月19日,周霞住进了居委会,和她的6位“社区姑娘”开始了艰苦的战“疫”岁月。这群“社区姑娘”平均年龄38岁,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在我们社区有一句玩笑话,‘社区的女人都当男人用’。”周霞的声音还沙哑着,却笑着告诉记者。这是玩笑话也是实情,这群姑娘在防疫的岁月里不断突破体能极限,冲锋在前。
在永汇新苑居民区,小区里148栋楼,按照区块划分,每位社区工作者负责24栋楼。“一栋楼有6层,一位社工每天光是送抗原,穿着‘大白’一爬就是一百多层。”周霞告诉记者,社区各类物资多,虽然有志愿者来帮忙,但社工必须冲在前面,尤其是封控楼,社工全包。
朱文倩是居委会的一名普通社工。她负责的区块里有一栋封控楼,楼里有一户特殊居民,产后几个月在家带孩子。“孩子很小,所需的物品比较多,加上楼内处于封控状态,居民的情绪一度十分焦虑,常常给居委会打电话。”周霞告诉记者,朱文倩当时正处例假期,身体虚弱,但她依旧穿起防护服,为居民送各类物资,一天常常上下楼三四次,再脱下防护服时,已经全身红肿,但她丝毫没有怨言。
“居民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何况她是一个新手妈妈,楼里又在封控,产后焦虑的情绪肯定更严重了。我能做就多做一点。”朱文倩笑笑说。尽管人手有限时,不能对所有居民的诉求百呼百应,但为居民送上物资,看到他们喜悦的神情时,就觉得值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