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叮——”疫情期间,法官周莉的工作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作为嘉定法院立案庭商事诉前调解团队中的一员,她每天拨打接听的电话有上百个。一通通电话的背后是一位位寻求帮助的诉讼当事人,是一件件亟待妥善处理的纠纷案件。
在这些案件中,有退休老夫妻因为没有给摩托车购置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需要短时间内支付上万元的赔偿金;有小青年刚工作就因疫情被封控在家,欠下的信用卡债务,虽有心偿还但无力承担;有微小企业受疫情影响年年亏损,企业老板欠银行一大笔贷款……无奈之下,他们联系法官,想要通过调解来缓和矛盾,化解纠纷。
其中,令周莉法官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起案情相对简单、争议金额较小的运输合同纠纷案件,虽然是简单案件的调解工作,但给周莉法官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在上海某物流有限公司诉上海某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张某运输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诉请要求两被告支付所欠运费5万余元,并承担利息。了解案情后,周莉法官第一时间拨通了被告张某的电话,告知其原告的诉请,并向张某询问调解方案。
对上述欠款情形,张某表示认可,并同意还款。与此同时,因为自己被封控在酒店,无法到法院处理相关事宜,张某还提出,希望能和原告协商宽限至6月底一次性归还全部欠款,并且个人同意与公司共同还款。
“为抗击疫情,支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公司第一时间捐赠了一批价值24万元的物资,这也导致公司现在现金流紧张,是否可以再延长一点付款时间?”在被问及延期付款的原因时,张某道出了实情。
得知真相的周莉深受感动。被告公司虽有违约行为,但其在疫情期间的爱心捐赠行为体现了企业的责任和担当。诉讼期间,被告没有拖延诉讼,而是及时与法院取得联系,如实陈述欠款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其积极应诉的行为也值得肯定。
想到这里,周莉法官随即向原告代理人转达了被告张某的意见,并解释了原因。
“感谢被告公司给上海人民的捐赠,我们愿意相信被告仍旧是一家有良心、讲诚信的企业,我们同意宽限还款时间。”经过法官的努力,原告代理人最终同意了被告的调解方案。
年4月23日,周莉法官通过“微法庭”异步审理的方式,成功在线调解了这起简单但暖心的案件,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减少了诉讼对被告的不良影响,为双方企业的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彰显了法院的司法温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