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实习律师,请问您申请了劳动仲裁吗?”在广州城市中央的写字楼内,盘铭径正协助参与线上劳动争议调解,这是他的工作日常。不久前,盘铭径领取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广州首位领证上岗的视障实习律师。
盲人按摩师投身法考
自记事起,盘铭径的世界就是黑暗的。在盲校读完小学后,他学习了盲人按摩,20年来都以此谋生,辗转于城中村内的小型盲人按摩店。 “除了按摩,我还能干什么?”这是他常常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在成人本科的一节法律基础课上,盘铭径找到了答案。“以前只是关注一些热点的案件,直到上了这堂课,我才发现自己对法律这个学科的兴趣。”找到了方向的盘铭径拨通了广州市司法局的电话,在得到视障人士可以参加法考的答复后,他便开启了自己的逐梦路。
法考是成为律师的必经之路,难度大、通过率低,对于视障者更是难上加难。2018年,确认自己符合法考条件后,盘铭径开始备考。每天,他要在按摩店工作超12小时。没有客人时,他就拿起手机听法考课程和教材,每天至少学习三四个小时。
法考路关隘重重,首先是教材关。没有盲文版教材,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及中国盲文图书馆发出招募,志愿者将教材一页页拍照或扫描,识别文字,再一字一句校对好发给他。学生、医生、家庭主妇……4年来,全国各地百余名志愿者整理出十几本电子版教材,超200万字。
再是考试关。广州市司法局为盘铭径设置了独立考场,在考试系统安装读屏软件,由监考人员协助念题打字,每个环节都给予细心帮助。 “每位符合条件的考生都有平等参加考试的权利,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服务好每位有需要的考生。”广州市司法局律师工作管理处副处长吴丹丽说。
最难的是时间关。考试时间是一样的,但盘铭径要听读屏后口述答题,再由别人打字,前两次考试,不少题都没做完。他想到了模拟考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他提供了场地及志愿者。从2021年3月起,盘铭径每周都模拟考一两次,时间控制得越来越精准。第三次考试,他顺利答完所有题。
成绩公布,客观题218分,主观题121分,均高分通过!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朋友圈公布喜讯时,盘铭径深深感谢了帮助过他的人。
事情发展超出了期待。去年11月,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联系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创立的广州首家视障咖啡馆,希望聘请一名视障咖啡师,盘铭径成为首选。
在他法考通过后,律所立即同意录用他为律师助理,负责接听法律服务热线。
1月24日,签完合同,律所主任李纲紧握盘铭径的双手:“希望你以后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
正式加入律所团队
如今的盘铭径已经入职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进入了劳动法律师蔡飞的团队。 “有一次在公益机构里,让大家上台介绍自己的梦想。我说自己想成为一名律师,所有人都把这当成了玩笑,但今天这个玩笑成真了。”盘铭径说。
今年2月8日,盘铭径来到律所报到, “第一次以律师助理的身份走进律所,第一次摸到自己的办公桌,我都激动不已。”盘铭径接触法律工作已接近3个月,他跟着指导老师学习劳动法,了解到许多劳动争议案件知识,还协助老师进行案例法规检索和线上劳动争议调解。
从理论到实践,盘铭径有些忐忑。对于他来说,未来的路,虽然新奇却也荆棘遍布。国内当律师的视障者并不多,可供他借鉴的经验有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也在摸索适合自己的案件类型、工作形式。
受限于自身条件,盘铭径更能理解残障伙伴的难处,他希望能运用法律知识,保障他们的权益,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当我能给别人一个满意的回答,我就挺有成就感的。”一些视障人士了解到他的经历,向他咨询婚姻家事、劳动争议和其他民事纠纷。他说,在国家加强对残疾人的司法保障的背景下,残障法律工作者的加入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重要作用。
实习律师的身份并没有让盘铭径停下脚步,除了大量检索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学习外,他的手机里最多的是与指导老师蔡飞的问答交流。 “他是一个专业而且负责的助手。”蔡飞说。
在逐梦的路上,盘铭径得到了各方的护航。他也因此立志要接过“火种”,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在位于37层的律所办公室,盘铭径“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也“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
(作者:杨淑馨 李秀婷 吴晓娴 钱明雅 来源:新华社《南方日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