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明
人入晚境多闲暇,阅读名著就成了笔者的天天乐事。
近日,捧读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笑面人》第二部《露天演讲》的一段话打动了我:
有一天突然发现——我们都是瞎子。吝啬的人是瞎子,他只看见金子,看不见财富。挥霍的人是瞎子,他只看见开端,看不见结局。卖弄风情的女人是瞎子,她看不见她的皱纹。有学问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自己的无知。诚实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坏蛋。坏蛋是瞎子,他看不见上帝。上帝也是瞎子,他创造世界的时候,没有看见魔鬼也混进来了。我也是瞎子,我只知道说啊说啊,没有看见你们都是聋子。
雨果的“瞎子”(与“聋子”)说何其振聋发聩!放眼华夏,这样的“瞎子”与“聋子”还少么?区别只在于,域内集中和更多表现为“傻”!
不是么?且看下例——不管东西南北中,在自己孩子面前悬一条“起跑线”的纯是傻子。
有网友如此沮丧:“我的孩子因为我输在了起跑线上”……呜呼!山水间有风景线,阳光撒下紫外线,都难抵这若有实无、培养孩子的起跑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这是一句“老祖宗话”——小树成材料尚需很长的时间,何况培育人才,需要更多时间,实乃长久之计。确乎,孩子的学习路是跑“马拉松”,硬生生把它砍为一个个“百米冲刺”,并设一条彩虹般的起跑线;为此,全家总动员,劳民伤财也要参加大大小小的“补课班”、“兴趣班”,实在是给自己设了一把“心锁”,也给孩子设了一条超难度的“110米跨栏”。
要说现时的家长,难为矣!可叹“指标”又加码:下得厨房,出得厅堂,又要能辅导、能代写作文……细思之,一定是拜“独立子女”之策所赐,曾经像“牧羊女”鞭下的一群羊,而今只剩了一只羊,可怜天下父母心,怎能不像对待宠物一样呵护有加?而“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掌心怕摔了”之恶果,便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了吧?于是,便置寒暑假,好容易盼来一个假期的孩子们,也只能或坐在补课班的课堂上,或走在去“加强班”的路上……
审视这虚无飘渺、又如“心锁”一般难以挣脱的起跑线,笔者忽感:社会公众都彳亍于其上,不,更准确地说,是彳亍在焦虑的起跑线上!
焦虑为何?
一从大地“金”风起,金钱拜物教便席卷千军为自己的善男信女,作为万物之灵长、高级人文动物,人们却“矮化”为见孔方纳头便拜的低级经济动物。如果切片现时国人的文化心理,一定闪现五个字:社会焦虑症。如此下来,人们像影片《红菱艳》中的少女一样,穿上了红舞鞋,“疲于奔命”在无休止的“旋转”之中。
你只知道“随大流”、“赶浪头”,大人带着孩子都活在时时攀比之潮中,活在对物欲无休止的追逐之浪里,加速度便成了80、90后甚至00后的“通行证”,“过劳死”则是60、70后的“墓志铭”?……
如此说来,不问青红皂白,从小学表演学舞蹈,甚至父母辞职陪读成“京漂”者是不是傻子?而更多像西西弗斯一样只知苦背苦考的人是不是傻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