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通讯员 胡佳瑶
本报讯 某大型保险公司原业务员王某谎称有多款年化6.5%至9.4%的理财产品,伪造原公司公章,诈骗3名中老年客户共计90余万元。近日,经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黄浦区人民法院以合同诈骗罪、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据检方指控,2019年12月,被害人李磊和赵芬(均为化名)来到了某大型保险公司购买寿险,因此认识了保险业务员王某。2020年,王某因生活拮据,于是萌生了诈骗客户钱财的想法。
2020年7月,王某上门拜访客户赵芬,其朋友李磊也在,王某便向二人虚构所在保险公司有一款年化6.5%、为期一年的线下理财产品,每购买10万元可返现800元。李磊和赵芬出于信任,当天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了20万元和10万元的理财产品。而后,王某将事先伪造并盖好公章的理财合同交给二人。此后,因为李磊购买的金额高,便送给李磊2条10克的黄金,继续以8.8%、9.4%等高年化收益理财产品为名,诱骗李磊和赵芬购买。截至2021年5月,李磊和赵芬共9次向王某购买了约80万元的“理财产品”。
2021年7月,李磊和赵芬在王某处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王某却迟迟不能交付本金和利息,引起了两人不满。王某借机以需要规范原合同为由收回了李磊和赵芬手里的假合同。王某交代:“这些假合同是证明我诈骗行为的证据,我怕对方交给公安机关,所以一定要拿回来。”李磊和赵芬心中愈发怀疑,便带着手机拍下的合同内容来到保险公司查询,却被告知该公司根本没有相关理财产品。两人遂报警。在此期间,王某的保险客户张玫(化名)报案称,她同样被王某哄骗在某金融App上贷款10万元购买了所谓年化25%的保险公司理财产品。
原来,王某有犯罪前科,且沉迷彩票,因手头拮据,便想“赚快钱”,于是盯上了几位年纪较大、手头又有闲钱的中老年群体。法院经审理,依法支持了检方的公诉意见,对被告人王某作出上述判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