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一
近日,忽然收到一位女邻发来的短信: “你好!我家置换洗衣机和干衣机。货品暂时占用此地。明天,最迟后天,等师傅上门安装完毕,即可移走……”短信下面附了张照片,标明了货品所在位置:电梯对面的过道一角。
我们小区都是两梯三户,公用部位宽敞明亮。那两个装着机器的大纸箱放在那儿,既未有碍观瞻,也不影响通行和卫生,一望便知是临时放置一下的。看了短信,我先是有些吃惊:丁点小事,还特地打招呼,太客气了!我把此事告知妻子,她脱口赞许道: “这就叫素质!”说者无心, “素质”两字却使我颇受“刺激”,因为“素质”这两个字可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儿:每逢遇见不端的行为,我总会无奈地摇摇头: “瞧这素质……”妻子的话让我猛然想起:去年我家买了个新冰箱,商家说: “你们先试用二、三天,如果冰箱有问题,我们包换,不过更换时要用原来的包装箱……”所以,新冰箱试用期间,那个硕大的空纸箱就矗立在女邻现在放洗衣机的位置,而当时我丝毫没想到要给同层的两户邻居打个招呼……
比照女邻的“素质”,我觉得自己“矮”了一截。
为何同一件小事,两家的做法截然不同?我回想起14年前在瑞士旅游时的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那天早晨,我在经过一条空寂的马路时,见绿灯亮起,便信步往马路对面走去。忽然右侧有位与我平行的老人(一望便知是当地人)指着他脚下的横道线对我说: “here,her e! (这里,这里!)”我低头一看,方知自己没走在横道线上。老人的态度非常和蔼诚恳,示意我走横道线。我顿觉无地自容,想想自己年纪一大把,走路还要外国人教,实在是羞愧难当,我慌忙往右紧走几步,与老人并肩走在横道线上。
此后,这件小事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无法释怀。当时,我距横道线仅数步之遥,只要往右走几步,脚就踩在横道线上了。但就这几步,为什么就没走呢?细细想来,当时我并非偷懒,而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是习惯使然。在我的潜意识里,等绿灯亮了,才往前走,不闯红灯,已经够文明的了,至于横道线不横道线,想都没想。
绿灯亮过马路,是文明的行为,但没有走在横道线上,与文明就有了差距,这是我当时的认识。没想到,时隔十多年,在另一件事上,我再次看到自己与文明间存在的差距。素质高低决定文明的程度,看来,要缩短与文明间存在的距离,首先得通过日常小事提高素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