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禁毒视角

冲动一跳后,他终于学会安稳“走路”

本文字数:2088

□讲述:自强普陀工作站社工  潘虹  整理:法治报记者  徐荔

2012年底,潘虹成为了一名禁毒社工,她接触过不少药物滥用人员,其中有些人让她印象深刻,他们因为毒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陆某就是其中之一。

问题青年,决心戒毒

与陆某的首次见面是在2017年初夏,他因为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行政拘留十日后被责令社区戒毒。他来报到时,很认真地告诉我,自己想清楚了并下了决心,一定要戒毒,他不想去强制隔离戒毒所,失去两年的自由,“我又不是一直玩这个,肯定能戒掉,请你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帮助我、督促我。”其实,类似的话语我并非第一次听到,看着这个头上扎着小辫,身上有着文身的90后大男孩,我们约定要少说大话、空话,多看行动和表现。

陆某与父母同住,自小就活泼好动,也爱打架惹事,为此没少挨父亲的打骂。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没能将他引上正道,反而在陆某青春期时适得其反,为了逃避父亲的棍棒,逃学、彻夜不归成了家常便饭。陆某的父亲想通过控制陆某的零花钱达到让孩子改正的目的,也没能如愿,反而导致陆某更为叛逆。陆某不再问家里要钱,而是在不良朋辈的教唆下,学会了偷盗,还誓要当“古惑仔”那样的人物。生存环境与朋友圈都为陆某涉毒埋下隐患。

当我们谈及毒品时,陆某还恨恨地说:“要进这个圈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起初,陆某看到朋友家里有奇怪的瓶子,但朋友却不肯说瓶子的用处,后来陆某才知道那是“溜冰”的工具。出于好奇,陆某尝试了一下,于是“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陆某也被朋友的圈子接纳了。“他们有专门的联系群,进群必须把自己‘溜冰’的实况发布在群里,要不然不让进的。”

陆某涉毒的经历,让我想到四个字:无知无畏。

意外发生,他跳楼了

自建立专业关系后,除了对陆某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外,我们在就业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作为就业年龄段的青年,正常就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戒毒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的。只是陆某的情况就业有难度,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上海市特殊人群就业基地,陆某得到了共享单车兼职停车员的工作,主要负责指定地点四个地铁口共享单车的停放。面试时,陆某在墙上看到一段话“跌倒算什么,我已悔过自新;路在足下,爬起来再前进!”他说,这话说得真好,他会好好工作的。工作前,他还去剃了个平头,以示要“从头开始”。

2017年的那个夏天,陆某冒着高温酷暑、日晒雨淋,手臂就算晒出了两种颜色也没打退堂鼓,他用行动告诉别人,更是告诉自己要戒毒,要好好生活。那年9月,他告诉我,他有女朋友了,是在工作时认识的,已经交往一周了。看到越来越阳光的陆某,我也很替他高兴,他戒毒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强了。

然而,没想到一个月后的一天,陆某单位打来电话,询问为何他没有来上班?我心里“咯噔”一下。陆某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从陆某父亲处我才知道他住院了。“他是从三楼跳下去的,不肯说原因。你能不能来看看他,劝劝他?”陆某父亲的语气里满是无奈与担心。

当我到医院时,看到的是双脚和右手被厚厚石膏裹着,无力躺在床上的陆某。当病房里只剩下我和陆某时,他缓缓说出了跳楼的理由。陆某主动将自身情况告知女友后,对方毅然提出了分手。“我一下子觉得什么回头是岸都是假的、骗人的,标签永远会贴在我身上,拿不走去不掉的!”当天,陆某就找到了原来的“毒友”,想通过吸毒发泄情绪。不料,很快就听到有人喊:“警察来了!”陆某来不及细想,竟不知哪来的自信,直接从三楼的窗户跳下去企图逃走。结果,当场双腿骨折,疼晕了……是经过的路人打急救电话将他送到了医院。

“你还记得当初自己的决定吗?还记得面试时墙上的那几句话吗?逃避不是办法,唯一的出路就是远离毒品。既然有跳下去的勇气,为何就没勇气重新开始呢?”这些问题,陆某沉默以对。

吸取教训,安稳“走路”

再次见到陆某时,他已经拆了石膏,能小范围活动了。由于骨折严重,陆某的手、脚都打了钢钉。陆某调侃自己,“是个残疾人了,今后不能跑、不能跳,只能老实走路,享受不了飞的感觉了。”他也告诉我,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就觉得后怕,还好是三楼,要是十三楼的话,估计自己当场就完蛋了。

经历此事后,陆某有了一些变化,不再是被“推着走”,康复后,他自己积极地找工作。陆某虽然学历低,但口才不错,也善于与人交际,不久就得到了一份手机销售的工作。而陆某的那一跳也让他的父亲意识到了问题,一味的打骂并不能改变儿子,甚至会把儿子越推越远。希望孩子变好,要用对方法才行。

一切终于稳定地向好的方向发展。2020年秋天,寓意丰收的季节里,陆某拿到了自己结出的果实:拿到了解除社区戒毒通知书。而且不久,考出了驾照,拥有了一辆二手小汽车。这对他人来说寻常不过的收获,对陆某却是人生的一大进阶。

陆某后来和我聊过未来规划,他说虽然表面上看,他和正常人一样没有差别,可是手里的残疾证却提醒着他之前是多么疯狂和愚蠢。在不能跑跳后,他才体会到健康的美好,“以后会小心安稳地走路,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陆某说,他知道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希望可以在社工的陪伴下,让这一切变得不是那么难。我也希望可以陪他一起做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视角 B04冲动一跳后,他终于学会安稳“走路” 2022-08-12 2 2022年08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