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莎
近日高温,食欲骤降。周末回郊区,看到园中所种绿豆外荚已黑,知是其中豆粒成熟,便和孩童一起摘了一把,剥去外皮,绿豆一粒一粒地在碗中簇拥成一幅淡绿色夏日画卷。
晚上熬制一锅绿豆汤,配一佐刚从园中摘的生菜小食。绿豆软糯,汤汁带有淡淡青草香,是菜场中售卖的绿豆不曾有过的味道,酷暑烦闷消解不少。
今年第一次种绿豆。原是过年回家,姥姥翻箱倒柜扒拉出一堆种子,有花种也有菜种,绿豆种便被塞入我的行李箱,带来上海。春季播种,仅剩一小块土地,我便捻了几粒绿豆扔进土坑,不曾想它会发芽、抽绿、结荚,长出瘦长的绿穗。
旁边的芸扁豆更是长势喜人,两指长的粗豆荚高悬在浓绿的秧架上,外皮泛白,颗粒饱满,个头足有绿豆的三倍之大。
芸豆角是我们家饭桌的心头之好。将它与猪肉混炒至熟烂,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勾起人无尽的食欲。
儿时扁豆来不及吃,母亲会剥去老皮,把豆粒与新鲜豆角一并炒制,炒好后把扁豆粒一一拣出,盛放在小碗里,专门留给我吃。再从腌蛋缸里取出两三个咸鸭蛋,用刀一切两半,佐以下饭小食。
夏日傍晚来得迟。父亲把桌子搬在外院,大家围坐一起,我就着这碗扁豆粒吃得狼吞虎咽,心中只觉没有比这更美味的了!酒足饭饱,收拾好碗筷,也不进屋,坐在板凳上扇着蒲扇。抬头望月,繁星点点。
与绿豆汤媲美的还有酸梅汤,是一种爽口的夏饮,可以让人心静。郑逸梅谈吃中讲到:“酸梅汤为解暑妙品。”“上海共舞台剧院,近邻为郑福斋,以善制酸梅汤有名,我常饮之以为乐。”我特地去查了郑福斋的旧址,读到有关它的旧闻。郑福斋是京剧武生演员郑法祥所开,专售北京茶食糕点,其中酸梅汤是其主打特色商品。老报人陈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每当夏令,门庭若市,生意兴趣。花上一角钱喝一大杯酸梅汤,又甜又酸,带着一股桂花的清香,真沁人心脾,可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