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海聚英才”,静安区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当好“才管家”解决“关键事”

本文字数:2865

创业新秀评选活动现场

创业新秀评选活动现场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目前,上海正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如何才能“海聚英才”,营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环境?哪些才是人才最关心的“关键事”,如何才能提供精准人才服务?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有了新探索。

静安区发布了《关于建设静安高水平人才集聚区的实施意见》  (下简称“静安人才新政15条”),同步启动“海聚英才”系列活动,并创新打造智能化、个性化一站式互联网人才服务云平台“静安才管家”。

动动手指即可一键查询人才引进政策、一键申请优秀人才评选、一键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平台设置了“聚·人才”、  “汇·政策”、  “智·服务”三大功能模块,为优秀人才提供精准“管家式”人才服务,用心解决人才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助力企业引才留才。

出台人才新政15条

近日,静安区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发布了“静安人才新政15条”。会上,还同步启动了“海聚英才”系列活动——“静英”云选会、  “静安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及“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静安赛区活动。

记者注意到,根据“静安人才新政15条”,到2025年,静安将基本建成人才体制机制优、行业高层次人才引领强、产业人才集聚效应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氛围浓、人才生态环境好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区。

15条人才新政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静英’人才行动计划”、  “持续优化人才交流平台建设”、“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组织保障”四大板块。

在“‘静英’人才行动计划”方面,静安区共推出了6个子项目。项目针对静安区产业特点,优先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产业在静安落户和发展。

在“持续优化人才交流平台建设”这一板块,静安区主要设立静安海外人才交流服务站,大力推动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进程;深化拓展各类人才平台载体,结合静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不断深化拓展各类具有静安特色的人才交流互动平台载体。

在“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方面,依托“静安人才服务”公众号和“一网通办”平台,做优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的人才安居房源筹措机制,持续增加房源供应规模,加大人才租房补贴力度和受益人才范围;开展高层次人才研修班,优化完善人才体检、疗休养、体育锻炼、文化赏析等服务保障项目。

助力打造“创业热土”

对于许多创业小店来说,受疫情影响,营业额下降,让不少店主面临困境。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的90后小伙于雷就是众多青年创业者之一。

幸运的是,他在一次高校创业大赛决赛中荣获冠军,获得了由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创业驿站给力计划”两万元奖金,这笔珍贵的奖金,不仅解决了房租的燃眉之急,也为他的创业提供了助推力。

“坦白说,这笔奖金至少先把我快要支付不出的房租给垫上了。”于雷说。他的模型店开在福州路的文化商厦里,是一家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老店了。原来,早在于雷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来这家店购买各种舞台设计所需要的制作材料,久而久之和店主阿姨成为了忘年交,后来阿姨把小店盘给了于雷后才放心退休。

“疫情之前,小店生意还是很好的。但是现在……”福州路的模型店眼看就快要开不下去了,该何去何从?看着满屋子的宝贝,于雷和他的合伙人们愁眉不展。这时,一通电话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静安区汉中路地铁站附近有个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愿意给你们提供场地,去不?”打电话的是静安人社局的董老师,他在创业大赛时了解到于雷的项目遇到了场地问题,于是在静安人社合作的园区群里发了个求助信息,好多基地都积极响应。

最终,于雷和他的团队入驻蓝梦谷·苏河湾人力资源产业青年创业孵化园,园区承诺提供6个月的免租期,帮助这个面对生存问题的艺术项目渡过难关。于雷和他的团队,活了。

于雷的案例并非个案,亦是静安区精准施策,打出“组合拳”助力青年“创业”的一个缩影。

“结合‘一网通办’的推进,我们在2020年开始对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率先试点实行全程网办,到今年第二季度,已经实现所有市级政策的全程网办。”静安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聚焦企业需求,静安区还及时调整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既完善了面向各类群体的普惠性创业政策措施,又针对创业群体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特定创业人群,增强创业政策措施的精准性;结合静安区的区域特征,扩大创业场地房租补贴覆盖面积,帮助企业实际缓减租房成本高的难题。

同时,疫情期间出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内创业企业差额房租补贴操作办法,加快区级房租补贴的拨付速度,帮助企业更快地回笼经营资本,更好地应对疫情造成的影响。依托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对接各类小微企业,提供品种丰富的创新融资服务。

多措并举“稳就业”

今年,面对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稳就业工作的挑战前所未有。

智能交通专业毕业生钱睿鑫由于体质较差,不能胜任专业对口的工作,加上求职条件一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短短半年便从一名应届毕业生变成长期失业青年。

今年年初,钱睿鑫参加了一次静安区“周周求职专列”活动,在场的职业指导员对其开展指导,并且留下联系方式。3月下旬,钱睿鑫从职业指导员处获得了静安区云招聘活动的举办信息,他登上云平台,查找岗位,在职业指导员的指导下,应聘了上海外服的人事专员(见习)岗位。

应聘第二天,钱睿鑫就接到了面试通知,第三天就去上海外服参加面试。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雇员工作服务中心总经理蔡永军觉得钱睿鑫虽然经验不足、自身条件也一般,但是性格朴实、谈话间透露出一股真诚,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就这样,钱睿鑫上岗了。

不巧的是,上了几天班,就迎来了疫情封控,公司通知他居家办公。钱睿鑫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在居家办公期间几乎天天一早就主动联系带教老师,要求承担工作任务,给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6月初,企业计划组织一批员工率先复工,钱睿鑫又主动提出要求第一批复工。由于钱睿鑫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居家办公期间主动学习业务,相比较同期的见习学员,在技能上也比较突出,公司决定与钱睿鑫签订劳动合同,录用其为正式员工。

钱睿鑫的成功就业,得益于静安区推出的“周周求职专列”。据介绍,此举措为离校未就业大学生、长期失业青年、退役士兵、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组织不同企业开办招聘活动,紧密黏合市、区、街(镇)三级服务网络,办进高校、园区、社区,同时还结合区域产业行业特色,推出电力行业协会招聘会、人力资源企业联盟成员单位招聘会等。

此外,记者了解到,今年静安区共有户籍高校毕业生3427人,静安人社部门积极开展集中行动,以线上平台为依托,多措并举,及时有效推进疫情防控状态下,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该区针对有就业服务需求的高校毕业生100%建立服务档案,记录服务时间、内容等信息,实施月度统计,更新个人服务记录、就业状态。并为高校毕业生搭建的“2022年静安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云平台”推出“线上+线下、7×24小时”式的就业服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当好“才管家”解决“关键事” 2022-08-23 2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