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袁枚的“美食三戒”

本文字数:1126

□沈栖

清代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乾隆四年(1739),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在溧水、江宁、沭阳等地任县令,为官勤政廉洁,颇有名声。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晚年自号“随园老人”。他与大学士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又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

纵观袁枚一生,他不仅是一位著述颇丰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还是名闻遐迩的美食家和经验丰富的烹饪学家。袁枚自称一生有多方面所好,“好味”乃列于首位,其“好味”追求色香味俱全。他曾在《品味》一诗中写道:“平生品味似评诗,别有酸咸世不知。第一要看色香好,明珠仙露上盘时。”这位“性灵派大家”在留下《随园诗话》的同时,饮食文化专著《随园食单》也享誉海内外。这本令人唇齿留香的食单以十四个章节,详细介绍了我国从十四—十八世纪中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美酒名茶,总结古代烹饪经验,供厨师治宴参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积40年之功的《随园食单》中有《戒单》一章节,旨在“除饮食之弊”。其中美食三戒,至今仍不失教益。

一、“戒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在袁枚看来,豆腐、海菜、蔬笋与鱼、肉、鸡、鸭等“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没有必要全席堆积“贵物”,厚荤轻素。他记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但食来丝毫无味,然后以辛辣的笔调予以讥讽:“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若为夸耀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两,则价过万金矣!”如此贪图虚名,大摆排场的做派迄今余绪未绝。

二、“戒目食”。“目食者,贪多谓之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袁枚认为:“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他记一商家设宴待客,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食品达四十余种,如此这般,“口食”委实难以承受,仅为“目食”而已。袁枚在引援南朝孔琳的话——“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之后,进而言之:“肴馔横陈,薰蒸腥秽,目亦无可悦也”。主人为此甚得意,而客人散席返家仍煮粥充饥,岂不事与愿违?“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暴殄而反累于饮食,又何苦为之。”此言足以警策。

三、“戒纵酒”。袁枚认为:“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可是,那些纵酒者是不在“醒人”之列的,因为“拇战之徒(指猜拳狂饮者)啖佳菜如啖木屑,心不在焉。所谓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而治味之道扫地矣!”菜肴虽佳,但以酒害之则不知其佳矣!再则,明代大臣雒于仁在《酒色财气四箴》一文中早就说过:“嗜酒腐肠”,侵害健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袁枚的“美食三戒” 2022-09-05 2 2022年09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