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修博 记录:一帆
有一种相爱方式,心理学家武志红称之为“共生绞杀”,它延伸自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的“共生”理论,玛格丽特认为,六个月前的婴儿,和母亲存在“共生”关系。
而在爱情里,这种“共生绞杀”关系也存在,就像有些爱人强求另一半成为自己心中的理想爱人,也是因为这一点,才有那么多的情侣相爱容易,相处太难,有好的开始,却没有好的结局。
女网友热心当向导
我和女朋友傲筠是一对“沪漂”,我的家乡是安徽芜湖,傲筠是武汉人,我来上海工作已经有四年多了,在一家上海的工程公司担任工程师,傲筠在上海念的大专,在一家咨询公司当文员。要说我俩是怎么认识、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这件事颇具戏剧性,这要从四年前我还没从学校毕业、来上海旅游说起……
当时我是安徽某重点大学大四学生,想去国际大都市上海浏览一番,长长见识,有时间也顺便去人才市场了解一下,看看能不能在上海找到工作,毕竟那里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大都市。
我家是芜湖农村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三兄弟,我是老二,大哥已成家,也在村里务农,小弟还在念高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大学后我很争气,几乎年年拿奖学金,天天忙得连轴转,做家教、兼职打工样样没落下,日子充实而忙碌,自然也没空交女朋友。眼看即将毕业,我不甘心到省会合肥或者家乡芜湖这些熟悉的环境去就业。其实,在谦虚和善的外表下,我也有不甘平凡和有冒险因子的另外一面。因此,在大四下学期,我早在四五个月前就为即将成行的上海行做好了物资储备,凑齐了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静等出发了。
不过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我没有报旅游团,在没出发前就在QQ群里求助在上海的群友,是否有上海的旅游攻略,最好有热心当导游的群友,立刻就有一位名叫“巷陌羞花”的女网友和我取得了联系,凑巧她也是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比我小一岁,在上海某大学读大专。她就是傲筠。别看她是武汉的,不是上海“土著”人,但这三年可不是白呆的,对上海当地的方方面面都摸得很透,她在群里的主动发声让我喜出望外,彼此约好到上海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次来上海后双喜临门
傲筠早早地和我在上海虹桥火车站见了面,她戴着眼镜,充满着青春知性的气息,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以至于从未考虑感情的我有一些想入非非了。
我在上海的十多天时间她这个导游是十分称职的,有时还会带来意外之喜。我不但去了外滩、南京路、城隍庙、浦东小陆家嘴等传统景点,还游览了代表水乡文化的朱家角、枫泾古镇、七宝老街、召稼楼等古镇老街,这期间她又陪我去沪上某大型招聘市场长了见识,我也趁机向对口的企业和岗位投了十几份简历。当时她已经决定留在上海了,已经通过上海一家公司的面试,至于住宿方面她选择了早已在网上做过详细攻略的青年宾馆,而且傲筠看出了我经济上的不宽裕,再三拒绝了我给她的酬劳,使我特别地感动。
离开上海的前一天晚上,由于我的强烈要求,傲筠终于答应让我请客,去一家普通的饭店请她吃饭。一想到明天过后我和她就天各一方了,我的心就莫名难受,而且我发现傲筠也是依依不舍的样子。
虽然经过了十几天的相处,我俩明显对对方都有好感,但谁也没捅破那层窗户纸,回学校后,尽管和傲筠分隔两地,但每天有微信和电话反而联系得更紧密了,尽管当初在上海参加过的那场人才招聘会没有任何斩获,但我随后在网上对上海的公司或相关职位投了大量的简历。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上海一家规模不小的化工公司给了我面试了机会,于是我又赶赴上海。
此行在上海待了不到一周,但回合肥时却双喜临门,一来经过层层面试,我终于被那家公司录用了,约好等我两个月后大学毕业就到公司报到。
另一个更大的惊喜是这次在沪期间我向傲筠表白,并成功抱得佳人归。在事业和情场上都双双取得了的突破,能不兴奋雀跃吗?
同居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
毕业回到上海后我俩租下了一套小的两居室,过起了同居生活,这四年多过得波澜不惊,两个人长久地朝夕相处,日子就难免有些平淡无奇了,而且彼此的小缺点也逐步放大,时不时地有矛盾产生。恋人们传说中的境界是“人生不求如初见、只愿相看两不厌”,上面两句话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求一直像初识时那般美好,只希望即使时间久了,知道对方的缺点,经过打磨、争吵和种种负面,也仍然不会觉得厌烦,但是红尘中朝夕相聚的男女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和痴情真的是太难了。
我和傲筠就跟大多数普通情侣那样,从初期到后来反复出现的平淡期,彼此指责期……这几种相处模式来回切换和反复出现,按理说,我俩相处的日子已经不短了,年龄到了二十七八岁,也该修成正果组成家庭了,何况我们都见过双方家长,而且长辈们已经默许了我俩的关系,近两年来他们都明确表示我俩该领证了,我是赞成的,但傲筠对这事表现得却一言难尽。
首先我俩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差别。我家是农村家庭,她住的是武汉闹市区的高级公寓房,傲筠的爸妈都是体制内的干部,她又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得了“公主病”。
在我俩同居的四年时间里,她把持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可是花钱大手大脚,没有长远的规划,有时买东西全凭一时冲动,上海的物价本来就很贵,尤其是对于我俩原本就没多少积蓄的“沪漂”来说,攒些钱不容易。另外,租房只是权益之计,要想长久地立足,以后总归是要买房的,而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房价高是众所周知,没有足够多的积蓄能买得起房子吗?
另外傲筠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在我面前已经不止一次说在上海的生存压力太大了,节奏又这么快,将来还要生宝宝、买房子,一辈子就要成为孩奴、房奴,还不如回家乡武汉去生活,起码不用买房、孩子也有老人带等等意见,当她表现出这种对前途信心不足的负面情绪出现,每次我只好像哄小孩般好言相劝。
千里追寻未果 我俩重归于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傲筠的确非常在乎我,事事都很在乎我的意见和看法,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全部依靠,考虑问题总以我的意见为中心,向周围的人介绍我或称呼我时,开头永远是“这位就是我们家修博”或者是“我们家修博说过”……诸如此类的口头禅,她的性格脾性和对我的依赖其实我是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相爱容易相处难,四年多的朝夕相处,我也早已完成了情感的升华,把她当成了比爱人还亲的家人。这也是我非常赞同双方老人提出的让我俩尽快完婚的提议,傲筠的消极对待不是不爱我了,而是她一遇到难题和烦心事就想逃避的消极性格在作祟。
这不,因为一周前傲筠与她爸爸在电话里争吵了几句,吵着吵着,她气愤地挂断了电话,我本着一家人以和为贵的想法,事后就多劝了几句,哪知她拿我撒气,而我当时也比较冲动,严厉指责了她,傲筠冲我嚷嚷说我向着她爸说话,紧接着上纲上线说我也讨厌她了,不听我解释,哭哭啼啼就摔门而去,随后当天就夜不归宿。我打她电话和发微信她也不回,于是我拨打她办公室电话,她同事告之她当天就申请年假了。
随后几天我不断地拨打傲筠手机,最后终于接通了,电话那头不耐烦地说:她已经坐飞机去了重庆,去那边想一个人好好静一静,顺便散散心。我急忙说:“在那儿等我别走开,正好咱俩谈恋爱后还没一起到外面旅游过呢,我也想去重庆看看!”怕她任性不同意,我不等她答复就急急挂了电话。
于是我也赶紧请了年假,当天就飞到了重庆,哪知飞机落地后我打傲筠手机时,才知道她干脆不在那里,原来是她当时气还没消,于是谎称自己去了重庆,其实她去了杭州,一个人在那儿玩了两天,随后回了武汉她爸妈家,主动回家和自己的爸爸进行了和解。现在她年假也快结束了,她已经买了回上海的高铁票。
听了傲筠的话,我连连苦笑,但听着她在手机那头认错并诚恳的语气,我也生不起气来。她知道我还没去过重庆,建议我先在那儿玩几天,返回上海时她到机场接我。听到她体贴的话语,我心里一乐:懂事的傲筠又回来了,回沪后要尽快向她求婚,把她娶进门。
手记>>>
相爱容易相处难 白头偕老人人盼
哲学家周国平说过一句话:“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种界限。”的确,相爱容易相处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某个人的控制欲太强,总想突破对方的界限去试图改变对方,这样只会伤害对方的尊严,引起对方的反感。
要知道,世界上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因为没有人的性格总是刚刚好。只有明白这一点,在爱情开始时不会寄托太高期望的情况下,两个人才有之后可言,否则幻想和现实的冲击,都能压垮一段感情。
那为什么谈恋爱时千好万好,但相爱容易相处难呢?那是因为恋爱时是二人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关系需要处理,自然关系很好。结婚后,相处的就不是两个人了,要处理好很多的关系;另外就是长时间地生活在一起,就会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人本来就都有缺点,彼此就开始了抱怨,矛盾自然增多,相处就难了。
要想相处和谐,就要为对方考虑,不要只顾忌自己的感受,要互相合作,明确分工,遇到矛盾多换位思考,少抱怨,多交流。人是无法改变对方的,要学会改变自己,两个人都要学会互相去适应对方,容忍对方的不足之处,这样才会相处得融洽和睦。就像本情感故事中的修博那样,对女友傲筠,他完成了情感的升华,把她当成了家人,并想和她尽快组成家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