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重点

“云巡查卫士”、特别行动队、工地联络员……

上海全面推进建筑工地综合治理

本文字数:3288

奉贤区一工地,城管队员利用塔吊上的摄像头来了解情况并做现场管理 记者 王湧 摄

奉贤区一工地,城管队员对渣土运输进行现场管理 记者 王湧 摄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沪EQ×××重型自卸货车,系统显示无处置证,涉嫌擅自处置工程渣土。”奉贤区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嫌疑车辆被抓拍下来,与此同时,执法队员的手机终端上,这条线索也已被精准派送……从发现到处置,确保处于闭环管理的全流程之下,正是奉贤区在建筑工地综合治理方面探索的一条新路径。

为努力提升工地文明施工水平和市民群众满意度,推进建筑工地源头治理、管执联动等工作,近日,市城管执法局在奉贤区召开全市建筑工地综合治理现场推进会,在全市总结推广奉贤区建筑工地执法监管新模式。

今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依法查处建筑工地类案件347件,夜间施工、扬尘污染等各类投诉类案件较去年同比下降15.6%。下阶段,上海将参照“奉贤模式”,创新智慧监管模式,强化建筑工地分级分类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建筑工地综合治理。

“云巡查”24小时监控  工地乱象无处遁形

近日,记者来到奉贤区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此刻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辖区内在建工地开展线上视频“云巡查”。辖区内70余个工地的施工进展、作业状态、围栏设置、裸土覆盖等情况正在屏幕上实时滚动着……

通过不间断的视频巡逻,城管队员当场发现一在建工地存在防尘网破损出现裸露的情况。指挥室随即呼叫属地中队现场处置,同时通过指挥系统,下派处置工单至队员终端,不出几分钟的时间,城管队员便赶到现场开展处置。

这样的一幕,正是奉贤城管利用智慧手段,探索数字化执法监管的一个缩影。  “传统的执法模式是‘人巡’,但像夜间施工、扬尘污染等违法行为证据,靠人巡不易掌握,  ‘云巡查’就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局长吴强介绍道,通过利用“一网统管”、建管部门、建筑工地三方技术资源的共享应用,在工地现场制高点、出入口、人员作业密集区域等点位安装高清视频监控,实现了对建筑工地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监控,掌握现场夜间施工、道路硬化、裸土覆盖、物料堆放、车辆冲洗等文明施工措施落实情况。

“针对工地噪音扰民的问题,我们还在全区所有工地安装了噪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队员们在手机后端就能实时监测数据,方便快速处置。”

记者获悉,就在近期,奉贤城管还在智慧监管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一套“渣土违法处置行为”分析研判系统,通过运用社会面视频系统,结合处置证关键信息实现对无证运输、线路异常等渣土车辆违法行为大数据24小时在线智能研判功能,以科技赋能,强化了全域管控。

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平台上线以来,奉贤城管通过“云巡查”接收处理建筑垃圾运输、工地施工管理等信息4400余条,通过技术甄别、线路比对、运输行为分析等手段,共累计线上线下排查车辆1800余辆次,对违规运输单位立案查处32起,对工地建设、施工单位立案查处77起,问题自主发现率不断提高、工地投诉同比下降53.3%。

“特别行动队”随时待命  管执联动形成闭环管理

“智慧+”是治理的手段,而最终能让管理形成闭环还得靠“人”。

记者获悉,为了对各类建设工地实行“源头—过程—终端”闭环管理,定期检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装潢垃圾、生活垃圾等“三类合同”,督促各工地处置流程透明化,奉贤城管专门组建成立了一支“渣土整治特别行动队”,加大对出土工地的执法监管力度。行动队采取装点、运输、卸点三个环节全链条立案调查的新模式,形成工地渣土运输处置闭环执法,最大程度上遏制无证运输、违规处置、偷乱倒等违法行为。

今年7月14日午间时分,“渣土违法处置行为”分析研判系统实时发现一辆在解放西路上由南向北行驶的工程车无处置证,后台工作人员确认该车装有建筑垃圾后,及时派单给特别行动队,按照办案流程,执法队员随后对该车所属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对车辆实施暂扣,根据违法情节,最终作出罚款3万元的处罚。

据悉,2020年至今,渣土整治特别行动队查处了“上海之鱼” 7辆渣土车私自处置毛垃圾等一大批大难要案,并会同各城管中队累计办理渣土类案件614起,罚款1070余万元。

为了构筑建筑工地综合治理的标准化体系,奉贤区城管局还同区建管委联合出台了《奉贤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要求》。  “我们从施工防护设置、扬尘防治、噪声控制等8个方面,逐一明确详细的标准,这等于是为文明工地考核评选提供了一份‘考纲’,从管理上来说也更有抓手。”奉贤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首创工地城管联络点  所有工地实现“一工地一队员”

记者获悉,受城管社区工作室制度启发,奉贤城管还在全市首创了工地联络员制度,每个工地固定一名城管联络员,目前,奉贤全区79个建筑工地已实现“一工地一队员”  “一工地一台账”,并在有条件的工地内建立城管工作联络点。

奉贤区南桥镇城管执法中队队员王峰就是对口南桥新城地块项目的工地联络员,从去年2月施工至今,王峰见证了这个工地从脚手架一步步搭建到如今高楼平地起的点滴变化。  “这里是一住宅项目,比较特殊的是,隔壁就是奉贤中学,如果工地一旦有噪音扰民、扬尘等不文明施工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王峰说,在日常工作中,他会按照市局对建筑工地分级分类管控的频次要求,开展文明施工、市容卫生、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执法检查,建立‘一工地一台账’,合理确定工地风险等级,做好工地信息动态维护等工作。同时,及时处置夜间施工、扬尘污染等市民投诉,督促建筑工地做好文明施工。  “这一做法,有效提高了我们在工地的出现率、管事率和处置率。”

为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工地联络员还会定期提供“送课进工地”等个性化指导服务,以普法促执法,更好督促建设工地做好文明施工。对准备开工的,指导工地按规范设置围挡、公益广告,布置工地小品、景观灯光等设施,以此美化生活生产环境。对已开工的,指导工地做好建筑材料规范摆放、道路硬化、物料覆盖等防尘降尘以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对即将完工的,指导工地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收尾工作。

信用惩戒“加码”

工地分级分类动态调整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9万余人次,巡查工地6.4万余次。依据《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全系统共受理市民投诉夜间施工、扬尘污染等各类投诉3835件,较去年同比下降15.6%。

本市共依法查处工地类案件347件。其中查处扬尘污染案件161件、夜间施工扰民案件62件、未设置施工铭牌案件21件、工地偷排污水案件20件、工地外违规堆放施工材料案件19件、未设置安全围档及警示标识案件11件、未按规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案件10件、未按规定处理建筑垃圾案件7件、脚手架杆件不合规案件4件,此外还查处擅自开工建设、未配备监督管理人员、未按规定安全检测、未绿化铺装等案件32件。

为推进建筑工地综合治理,下阶段,上海城管将在大型建筑工地推广运用工地城管联络点制度,通过“一工地一队员”的进驻服务,从源头上加强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法律法规宣传,增强文明施工的意识,减少建筑工地违法违规现象。同时聚焦反复性强、回潮率高、市民意见集中的工地,城管部门调整优化分级分类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加大对红色高风险工地的巡查管控力度。

“在从严处罚方面,我们将聚焦全市在建工地,特别是出土状态中的建筑工地,重点加大对封闭围挡、裸地铺装不合规等生产施工乱象,对夜间施工扰民、施工扬尘污染等环境保护乱象,对渣土违规处置、生活垃圾不分类等市容环境乱象的执法整治力度,并将查处情况与建设工地风险等级自动关联。”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拒不配合执法检查、拒不落实整改措施、拒不落实文明施工管理责任的工地,要依法从严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违法信息推送至公共信用平台,实施信用惩戒,提高惩处效力。

此外,上海城管还将充分依托“一网通办”  “一网统管”平台,强化与管理系统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加强对工程审批、施工许可、渣土处置等信息应用。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城管部门及时将建设工地违法违规信息抄告属地相关管理部门,巩固好建筑工地综合治理成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3上海全面推进建筑工地综合治理 2022-09-16 2 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