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讲述了一幕由城市大桥垮塌引发的“真相与复仇”的故事。影片并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而是一个完整的原创故事。编剧、监制方励表示,该片传递的是女性反抗、少年侠义和对正义的追求。
一座城市地标大桥突然断掉,露出掩埋多年的尸骨……俨然是某个机关的锁扣“嘎嘣”一声跳开,然后故事飞奔而来——这是电影《断·桥》情节的启动,然而偶然的“垮塌”背后却隐藏着必然的宿命,多年前被隐藏的真相,指引着主角去奔赴挖掘。
《断·桥》
导演:李玉
编剧:李玉 方励
主演:马思纯 王俊凯 范伟 曾美慧孜 李晓川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上映日期:2022-08-13
片长:113分钟
内容简介:
黄雀市大桥突然垮塌,桥墩中一副被活埋多年的人骨赫然惊现。死者女儿闻晓雨为追查父亲死因,得到一个自称孟超的男孩协助,并携手走上探寻真相与复仇之路。渐渐地,他们发现,闻晓雨的养父朱方正很可能就是杀人凶手,而他背后似乎隐藏着惊天的秘密……
“豆腐渣”是桥的污点,宛如“尸骨”是人物朱方正的污点,“桥断”隐喻人生,种下的恶终会败露,为了遮掩恶行而不断粉饰填补的疯狂,却让他在分裂中走向毁灭。
导演李玉带着《断·桥》风尘仆仆而来,摇晃的颗粒感镜头和重庆的迷雾、大雨构建了影片的现实主义底色,对光影的情感使笔者对故事本身保持理解与旁观的克制。本文仅就人物朱方正在一个“好人”成为“恶人”左右摇摆的剧烈冲突中谈谈“我们与恶的距离”。让我们顺着“断桥”,沿着主角追寻杀父凶手外属于朱方正的人物故事线,回到“恶”的缘起……
恶 是犯罪的引子
恶,过也,凶也,罪也。在朴素的道德观中,是强权、霸凌,是唯我独尊的咄咄逼人,是欲主宰他人命运的自大傲慢。从“过”到“罪”,是欲望的无节制衍生,是恶积而祸盈。
朱方正的“恶”是以权谋钱伸出的手,是向高脚杯仔细涂抹毒药的笔,是和身边人互相勾连沆瀣一气而不由自主的心,是将多年好友推下桥墩后拉动泥土倾倒的决绝,是被威胁时制造爆炸来杀人灭口的铤而走险,是试图利用水泥塔爆破借机杀人的深沉算计……从“谋钱”到“谋权”再到“害命”,他沿着“恶”的绳索,通向了梦寐以求的权力“高峰”,但这狭窄的“高峰”已被黑色的阴云笼罩,周围却是悬崖峭壁,再无下山的阶梯。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朱方正在准备爆破的水泥塔向下的凝视,想起尼采的名句:“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而这时,时间锁开始启动,为最终的结局埋下伏笔。在摇摇欲坠的高处回望深不见底的过去,朱方正在想些什么?也许早已开始策划一场谋杀,也许想到了学生时代还是一身正气的自己,也许什么都没想,看到的也只是一片漆黑而已。
恶 是投机的果子
人性善恶论先祖已论辩数千年,而在善恶是非的基础上才有了道德规范,有了律法文明。在辩证的视角下,人是善与恶的集合,总在天平的两端摇摆。但当投机的欲望无限扩大,想要以小博大就必须付出代价,于是善的砝码不断被抽走……
影片中着墨最多的是朱方正的挣扎,是小心翼翼维持的社会形象,是口头挂着的为政理想“曾国藩”,是带着赎罪心理善待故友女儿的叔叔,是向“大哥”拒绝杀人的试探,是想要下毒却仍期待能得到原谅的侥幸,是杀心已起时絮絮叨叨的自我安慰……然而,敲钵平不了恐惧,熏艾熏不走罪恶,想要骗过别人,只能先骗过自己。看似朱方正尚未泯灭人性,站在善与恶的平衡摇摇晃晃,其实早已在与魔鬼的交易中一步步交出了他曾真实奋斗努力过的人生。
但导演仍设置了一种善与恶的平衡,孟超与朱方正的人物形象仿若天平的两端,孟超因“恶”潜逃,但却一直向善,寻求救赎,朱方正以“善”示人,恶果却早已深种。他们形成照应,最终归于一处,孟超在牺牲与成全中完成了人物弧光,并不“方正”的朱方正只能走向深渊的归处。当水泥塔爆破坍塌,言语尚未吐露的真情成为秘密,尘封多年的罪恶昭告天下。最终,逃脱罪责的恶人受到惩罚,孟超曾经的“罪”被认定正当防卫,不破不立,错位的黑与白在激烈的摧毁后各自归位,才落得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对于司法机关来说,扫黑除恶,肩头责任依然重大,不仅要除“恶的果子”,更应要除“恶的种子”,以不断健全完善的律法制度、普法宣教,吹散黑恶阴影,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法治的种子,引领社会向善的风气,不再重演无数故事里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作者:王晓阳 虹口区人民检察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