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八月中。秋分后,冷露无声湿桂花,鲤鱼风起芙蓉老。秋分后,几家稻熟几家麦香,风逼柳凋,芦荻始飞花了。送君别有九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水绕芦花月满船的意境极美。芦花千里霜月白也美,但那是寒露后的景像了。
一候,雷始收声
雷二月阳中发声,阳光开始明媚。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烂漫;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绵,秋虫残鸣。
二候,蛰虫坯户
“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到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
三候,水始涸
“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干涸。
农历九月风称“鲤鱼风”,此时卷帘芳桂余香尽,留下残荷难藏鸭,疏雨暗池塘。
金风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本是早秋与晚秋之分界,秋分之后,皎晶悠悠,秋夜渐长,秋日已无多,秋声便悲了,虫声便弱了。
秋分之后,秋声引雁高,秋水就委迤长了,鸟影度过冷塘,就时时会有秋雨缠绵。秋雨檐果落,稻花秋雨香,待听尽秋雨,山明水净就有夜来霜,数树深红便出浅黄了。
天空明净如镜,寒露未到,秋阳温和,没风的日子,那些脆弱的叶片,就畏惧着,早早脱落。但更多的叶子会等待冷雨、寒风、严霜,在摧残中染黄、拷红,哀叹着随风飘零而去。从早春的鲜绿到晚秋的金黄、殷红,生命的辛苦,争得其实就是这点鲜艳。
秋分前后,凉气生露。露光枝上宿,露珠映翠碧,露花总裹湿。清露未稠,只美在霞散之前。
吴潜当年赏桂花满江红词:“丹桂重开,向此际、十分香足。最好处,云为幕护,雨为膏沐。树杪层层如宝盖,枝头点点犹金粟。算人间、天上更无花,风流独。玉坛畔,仙娥簇。玉梁上,仙翁掬。叹吾今老矣,两难追逐。休把淹留成感慨,时闲赏玩时闲福。怕今宵、芳景便凋零,高烧烛。”
古人说,秋宜“冻足冻脑”,所谓“春捂秋冻”,其实是为顺应天时。中秋之月,收获季节,利平、肃。此时天地平和,平和必肃静,肃静是萧瑟前提下的肃清,肃清才能恭敬。肃清是收缩,秋冻是为顺应肃清之气,肃清是为清理夏壅而冬藏。
秋分时节,天高,云淡,气净,风轻,“飞龙秋,游上天”。(综合整理自三联生活周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