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庭审

明明只是保健糖果 竟被包装成“神药”

女子冒充部队医生诈骗老年人获刑

本文字数:1359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法治报通讯员  杨莹莹

两不法人员冒充“部队名医”,故意夸大被害人病情,将只具有保健作用的糖果作为药品高价售出,利用老年人的宽厚品性当作敛财的筹码……近日,经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闵行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被告人仇某某、段某某因犯诈骗罪,最终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

朋友引荐“部队名医”开出8万药品清单

70多岁的张阿姨家住在闵行,时常在为爱人反复发作的肺气肿病情而发愁。2021年11月,张阿姨在旅游团中结识的朋友仇某某前来家中探望。聊天过程中,仇某某亲昵地拉住张阿姨的胳膊,并向其透露,自己认识一位来自北京某部队医院的医生段主任。“这位段主任医术高超,特别擅长肺气肿的治疗,我舅舅的肺气肿就是段主任治好的。”

求医心切的张阿姨心动了,立刻请求仇某某可否帮自己引荐。在仇某某的“帮助”下,张阿姨带着爱人前往约定场所看病。还没等张阿姨说完自己爱人的病情,段主任便针对性地讲出了张阿姨爱人的发病情况及二人所担心诸多事项,俨然一位“医学圣手”的模样。

“你爱人的这个病情太严重了,他的肺气肿哮喘可能会发展为肺癌,我这边先给他开几个疗程的药。张阿姨,您是家中的顶梁柱,也要调理好身体,我也给您开些保健蜂胶。”段主任一番诊断过后,随即开出了总价8万余元的药品清单。

面对昂贵的药价,张阿姨心里也泛起了嘀咕。一旁的仇某某连忙笑着帮腔:“我舅之前拿药都要十几万呢,现在8万元已经很便宜了,而且这些药都是内部渠道才有的,一般人还真吃不到。”在仇段二人的笑脸攻势下,张阿姨又想到段主任“部队名医”的光环,还是将钱款全额转账过去了。

二人串通一气所谓“药品”仅是保健糖果

然而张阿姨没想到,隐藏在这两位“热心人”的笑脸背后的却是她们打得飞快的算盘。早在张阿姨前去看病前,仇某某早已将张阿姨爱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和经济情况通通告诉了段某某,这才使得段某某能针对性地为其诊疗。而段某某当时所开具的所谓“药品”仅仅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压片糖果。

事后,张阿姨爱人服用这些“药品”并未见任何好转,惊觉上当受骗的张阿姨连忙去派出所报警。

二人到案后,段某某称自己仅为一名健康管理师,在给张阿姨夫妇看病的时候,不仅夸大了其病情,还夸大了那些被冒充为药品的保健类食品的功效。仇某某供述自己当时去接触张阿姨夫妇的真实目的,“除了想博得他们好感和信任以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去试探摸底,了解张阿姨他们的经济状况以及治疗支出的意愿。”

闵行检察院指控,被告人仇某某、段某某二人结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钱款,共计8万余元,其行为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涉嫌诈骗罪。鉴于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且已经作出经济赔偿并取得被害人谅解,被告人仇某某、段某某最终被判处上述刑罚。

检察官提醒:

不少诈骗分子的套路都是前期先假装热情对待老年人,在短暂交流后摸清疾病情况,再夸大其疾病危害,大肆吹捧自己药品、秘方的疗效,被害人逐步放松警惕最终上当受骗。老年人要牢记患病应当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切勿轻信神医、神药。另外年轻人要常回家看看,多给予家中老人足够的关心,避免他们受骗;同时要多给家里的老人普及防诈骗知识,发现被骗后及时报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8明明只是保健糖果 竟被包装成“神药” 2022-09-26 2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