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预制菜要把好食品安全“关口”

本文字数:936

□吴学安

10月14日是第53届世界标准日。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获悉,广东聚焦“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下称“三项工程”)和预制菜产业,在全国率先立项制定预制菜五项基础性关键性地方标准,多措并举推动“三项工程”和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10月14日《南方日报》)

所谓预制菜,通常是指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和制作,再进行卫生、科学封装的便捷菜品。“预制菜”的出现,其实跟速冻食品一样正常,一方面是社会分工愈加精细化的表现,适应现代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也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的福利。

预制菜遍地开花大行其道,背后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分工的愈发精细。由于新鲜材料、佐料从购买到处理比较麻烦,而且许多荤菜自己加工需要比较长的准备时间,具有“快手菜”“懒人菜”等“卖点”的预制菜,就成为了众多年轻食客购物车中的“常客”。

预制菜是方便,但也有风险,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要方便美味更要规范安全,消费预制菜需警惕“病从口入”。作为舌尖上的新产品、新服务,预制菜首先要把好标准关,即制定一套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而非继续让半成品菜的有关标准来“兼职”。“预制菜”的原料、加工及运输环节等环节,都应该得到强有力的把关。针对预制菜“两次烹饪”的特点,明确食材全流程可回溯等要点,还需要把好物流关。

预制菜当“网红”要想长红,不仅要抓住消费者的胃,更要抓住他们的心。无论是广泛选用预制菜的餐馆、酒店,还是零星购买预制菜的个体消费者,都对预制菜行业的整体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进一步细化预制菜的产品标准体系、操作规范流程,还要进一步强化职业准入“门槛”和行业自律“红线”,不断加大预制菜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成本,为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和预制菜行业的有序发展把好“安全门”。当快节奏的生活速度遇上精致的生活需求,“预制菜”无疑站在风口浪尖上。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在看中预制菜“方便”“快捷”的同时,食品安全之弦千万不能松懈。如注意辨别预制菜品及其配料的包装、生产日期,避免购买到过期、变质菜品;又如,发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预制菜品,及时向食药品安全、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预制菜要把好食品安全“关口” 2022-10-18 2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