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50封治愈暖信,为你抚平焦虑、答疑解惑

少文老师的解忧杂货店

本文字数:1495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代序:得天下英才而陪之

法律人的世界观

我知道光在哪里

读着读着就老了

我有屠龙之术

快乐高于责任

伟大的生活都有无趣的阶段

常思本来我无,方知人生皆得

“学一行”就得“干一行”吗?

未选择的路

法律人的知识沙文主义

让你兴奋的,终将落地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思想背后的利益

人在江湖,身要由己

立场决定逻辑?

作为知识生产机制的教与学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

陈少文  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编辑推荐】

那些困扰年轻人的法律问题

求学、职场、情感、生活、社会……

听听少文老师怎么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收录了少文老师与年轻法律人的50封往来书信,分为:“法律人的世界观”“法律人的方法论”“法律人的自处之道”“法律人的专业之道”四大部分。来信读者既有初入法学大门的法科生,也有初入法律职场的新鲜人,还有工作多年处于倦怠期的法律人。他们所提的问题涉及学业、专业、职业、感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犹如一位智者,坐在读者面前,耐心地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陈少文(陈虎),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多所高校兼职教授。著有《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研究》《心能转境》《不激不随》《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写给法科生的信》,译有《吉迪恩的号角》《审判故事》等。

【前言】

代序:得天下英才而陪之

少文老师:

您好,我也是一名法学教师,从教时间应该和您差不多。您写的每一封信我都会看,写这封信给您是因为我一直有一个内心的疑惑,希望和您交流。我们都在体制内,都知道对于一个高校教师而言,科研才是他的生命线。您在课外花这么多时间和学生互动,会不会耽误您做科研的时间?换句话说,在学者身份和教师身份这两者之间,您更看重哪个?谢谢。

——陈虎,高校教师

陈虎老师:

您好。

神交已久。见字如面。

当年,有人问美国新闻界泰斗级人物沃尔特·克朗凯特:“您回顾一生,最喜欢别人把您看作一名记者,还是一名主持人?”

沃尔特·克朗凯特毫不犹豫地回答:“记者?”

多年后,一位叫作白岩松的中国人,也选择了同样的回答。

您的问题和这个故事很像。我很久之前也被问到过。当时,一位我很尊重的学界新锐在饭桌上对我说:“科研为自己,教学为他人。有些可有可无的学生活动,就不要参加了。”

这种思想非常具有代表性。

我并不认为有这种思想就是功利。相反,我倒觉得,如果他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术活动中去,最多只是个人价值排序的问题,因此无所谓对错。

但我和沃尔特·克朗凯特以及白岩松一样,总觉得,在两种身份的叠加中,有一种是更为本质的存在。

因此,相比于学者,我更为看重教师这一身份。

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里有这样一段情节:朝廷重臣高翰文才高八斗,他被派往浙江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此人心系民生,痛恨官僚,却被搅进一场无边黑局而无力挣脱。同为朝廷重臣的胡部堂不揣冒昧,直言相劝:“第一,你不该出来当官,你的才情只宜诗文风雅;第二,既然中了科举,就应该在翰林院储才撰书,而不应妄论国策。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拿来办事则是百无一用。”胡部堂与高翰文并无深交,此番言语可谓交浅言深。二人声气相投,故胡部堂直言相告。电视剧里的高翰文和电视剧外的我都深有感触:能够从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本就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情。

所以,1997年,从我踏进法学殿堂的第一天起,我的人生理想,就是成为连续剧《一年又一年》里许亚军扮演的那种大学教师——宁愿回答学生一万个问题,也不对领导点一万次头。

为了这个梦想,我一直读我爱读的书,写我不爱写的论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少文老师的解忧杂货店 2022-10-19 2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