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新时代》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背后是创作者们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出生活本质、吃透了生活底蕴,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也再次证明了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容,精准地反映出新时代的风貌,传递出思想的力量。”
《我和我的新时代》
类型:系列微纪录片
首播时间:2022年10月11日
播出频道:全国各省级卫视
每集长度:8分钟
策划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集数:34集
内容简介:
《我和我的新时代》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指导,全国各省(区、市)广播电视局、各省级广播电视台及香港、澳门广播电视机构联合制作的系列微纪录片。每集聚焦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以他们的视角讲述领袖故事,透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折射时代光芒。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指导,全国各省(区、市)广播电视局、各省级广播电视台及香港、澳门广播电视机构联合制作的系列微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自10月11日起,在全国各省级卫视和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同步播出,用百姓故事传递家国情怀,以第一人称讲述时代变化,以普通个体与时代发展的命运关联为筋骨,以创新的表达方式和融合制播模式为血肉,让主旋律的声音更加强健,也让思想真理的光辉更为耀眼。
《我和我的新时代》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祖国各地时亲切交流过的干部群众,有与习近平总书记有过书信往来的干部群众,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关怀的群体,以及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非凡业绩的人们为记录对象。
节目中,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淳朴话语,述说着人民群众真真切切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幅幅质朴动人的真实画面,展现出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密切关联。
比如,《绣娘石顺莲》中的退休党员干部石顺莲始终牢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永远要听党话,跟党走。”在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专心抓苗绣产业,组织全村妇女学习苗绣,让苗绣搭上中国高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我的大湾村》中第一书记余静带领村民因地制宜,精准扶贫,采用“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致富思路,把“两山理论”运用于实践,真正的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他们的亲身经历是实现乡村振兴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强有力证明。
再比如,《把成绩写在大地上》中,本该颐养天年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赵亚夫,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视察现代农业时提到的,“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他通过成立“亚夫团队工作室”带动年轻科技人员和年轻的农民,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将合作社做成了一个农科教结合点,帮助戴庄人民,完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目标,也真正实现了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不同于一般纪录片“解说词+画面”的表现手法,《我和我的新时代》着力创新表达方式,全片无解说词、无配音,全部以主人公的第一人称讲述串联全片,讲述平凡百姓在新征程新使命的感召和激励下的奋斗故事,讲述普通中国人与国家和时代同行的幸福记忆,通过诸多生动的个体故事,将家与国、个人与时代相织相融,实现重大主题与微观讲述的统一。
8分钟一集的时长契合了移动传播时代信息获取碎片化的特征,但又有主线贯穿,自成一体,让观众不仅能看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奋斗故事,更能领悟到故事背后的时代精神。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