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今年9月29日,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正式获颁型号合格证(TC),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C919大飞机项目中,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下属上海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SAVIC”)作为承担主体,肩负了驾驶舱显示系统和A664网络交换机这两项适航保证等级均为A级的系统产品研制任务。十余年栉风沐雨的研发历程,他们紧跟着中国民机事业发展的脚步,用逐梦蓝天的行动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因特殊使命集结的一群人
国产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人的中国梦。2010年,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开始承担C919驾驶舱显示系统中的显示器和控制器,以及A664网络交换机的研制任务;2013年因项目任务发生重大变更,承担起整个驾驶舱显示系统的研制任务。
但在当时,C919项目对于国内研发单位而言,好比直接让企业的竞争环境从“全运会”走向“奥运会”。“对我们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只能边干边建,边建边用,我们力求做每一步都要有证据来支撑,稳扎稳打、一点一滴建立我们自己的民机研发体系。” C919驾驶舱显示系统和A664网络交换机项目总师孙大伟说。
为了集中最广泛的力量为C919项目研制和适航取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将下属SAVIC作为民机航电产业发展的实体平台,民机团队逐渐从一个几十人的部门,发展壮大成为人员规模近400人的实体组织。
研制高难度展现中国智慧
C919显示系统项目系统需求多达近2万条,在这个复杂的显示系统中,仅软件代码就多达330多万行,占全机代码量近三分之一,测试用例达30余万个。A级是适航标准中最为严苛的等级,失效概率要低至10的负九次方。这些数据足以看出项目的研制难度。
为力保项目成功,项目团队按照国际标准的民机研发流程,结合成熟的管理工具,搭建了民机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充分借鉴和转化对外合作成果,摸索建立符合国内研制特点的系统研制流程,构建了需求开发与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综合与测试的民机数据研发平台,覆盖了民机产品从研发生产到客服维修的全生命周期。该平台基于单一数据源设计,实现了系统设计工具从分阶段单一应用到全过程综合化应用的转变。
为了积极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为我所用,项目团队还建立了一套航电系统供应链管理体系架构,初步构建了符合民机适航要求的系统供应链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有力地支撑了项目研制任务完成。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2017年5月5日,驾驶舱显示系统和A664网络交换机伴随C919实现首飞。
精诚开放合作绘民机蓝图
如果说首飞实现了“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那么通过TC取证就成为了最近5年项目团队工作的核心目标。
“C919适航取证过程之复杂,工作量之巨大是我们以前从未想过的,参与这个项目之前也没有想到会需要协同这么多人的团队,去专心干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中国商飞、航空工业、机载系统、兄弟单位、行业伙伴等各方的支持,对加快项目的研制进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参与C919项目的一位研制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从国内争先,到国际争锋,他们从无到有,打造了一支国际化专业民机人才队伍,摸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民机研发体系,创造了属于中国民机航电的民族品牌。
未来,他们将以C919项目研制成功为契机,在民机航电系统领域深耕不辍,依托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圈和国内航空运输枢纽的优势地位,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民机航空电子系统产品,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民机航电系统与设备供应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