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潘颖
市值1000多万元的房子仅需800余万元就可拿下,遇到这样的优质房源你会心动吗?多名当事人就听信“中介”陈某手握多套内部房源的说辞,共花费500万余元或投资或预定了这些房子,但“事出反常必有妖”,本以为是“捡漏”,没想到却是落入了“陷阱”之中……
低价房源欲购从速?
徐先生和陈某于2013年相识,彼时陈某就职于一家中介公司,两人相交多年,是彼此信任的好友。
2022年1月,陈某找到徐先生,表示他手里有一套内部房源,买下后再转卖可以获得12%至15%的利润,只是他手头资金不足,想跟徐先生借98万元,房子卖出后按双方出资比例分配利润。陈某保证一两个月后就能收回本金,还会获得大约8至12万元的房屋转卖利润。
因为陈某的工作,徐先生对他的说辞没有怀疑,觉得确实有利可图就将98万元“借”给了陈某,陈某也签下了借条。
但房子不可能说卖就卖,一个月过去了,见徐先生有些着急,陈某以提前分配利润为名先转给徐先生5万多元。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能早日收回借款,徐先生决定亲自出马,他通过朋友给陈某介绍了中介小侯,以便生意能够尽快做成。
2022年3月初,小侯听说陈某手里有一套市值1100万元的房子现在仅需不到900万元,便想和陈某商谈此事。
见面当天,陈某声称他是该楼盘的项目经理,这套在售房源是他领导的,只不过最近领导需要流动资金,所以委托他来全权负责销售这一楼盘的一手更名房。
尽管确实划算,但这么大笔的支出,小侯留了个心眼。见面前,他找人打听过陈某是否真的是楼盘的项目经理,得到了“陈某此前确实是这一职位,最近不太清楚”的答复。想着对方跟陈某可能不是很熟,所以不了解近况也情有可原,小侯对陈某转售房源的说辞还是比较相信的。见面时,陈某还出示了身份证以示诚意,这更加强了小侯要买这房子的决心。确认小侯有购买意向后,陈某表示他回去跟领导确认一下销售流程后就给小侯答复。
3月中旬,双方再次见面,陈某表示房子可以以81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小侯,只是要先支付15万元的购房意向金。
担心房子被别人抢走,小侯果断将钱转给了陈某,并与陈某签订了收据。可之后的几个月里,陈某却一直对办理交易手续的事情推诿搪塞。6月底,小侯表示房子不要了,他与陈某约好见面商议退还意向金相关事宜。但当天陈某并未出现,小侯表示不还钱就报警,陈某只好转了1万元给小侯,请求小侯再宽限几天,小侯答应了。
没想到7月初,小侯收到了陈某向公安机关自首的消息。
围堵之下吐露真相
原来,在徐先生和小侯之外,还有人听信陈某的说辞,上当受骗。
阿斌是陈某的老客户,2015年购房时两人相识。2022年3月,阿斌得到消息称陈某那有几套内部房源,可以以1100万元的价格买到171平方米的房子。
因为之前购买的房子就由陈某经办,阿斌对“内部房源”一事并没有怀疑,他通过陈某委托的中介拟定了一份代购协议,又向陈某转了50万元作为购房定金。
付钱之前,陈某曾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表示,今年4月中旬之前房子就能签。后来由于疫情防控,此事便暂时耽搁了。直至6月底,陈某才约中介到房产交易中心去办手续,但到了约定时间后,陈某却迟迟不现身。
终于找到陈某后,他竟表示阿斌的房子搞不定了,现场还有七八个人围着陈某,都在要求陈某退钱。面对众人围堵,走投无路的陈某才坦言这些钱都被他网络赌博输光了。无力还款的他于今年7月初选择了向警方自首。
经调查,陈某2018年就从中介公司离职,早已不是楼盘项目经理。2022年1月,他以投资转卖房源的名义,骗取了好友徐先生98万元。不知真相的徐先生想要尽快回本,便通过朋友给陈某介绍了小侯,没想到造成了小侯的经济损失。
同时,自2022年2月起,陈某就利用之前工作时的人脉关系,找到多家中介公司的朋友,以自己手里有多套内部房源的名义,让中介帮他寻找“客户”,阿斌因此成为了被害人。而在徐先生、小侯、阿斌之外,还有多名被害人被骗,共计损失500余万元。而这些钱均被陈某用于赌博。
经审核,陈某以共同投资或出售房产为名目,与他人签订相关协议,共计骗取500余万元,其行为属于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已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2022年10月27日,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对陈某提起公诉。
购房需谨慎,诈骗套路多。在此检察官提醒大家,买房需通过正规渠道,切勿相信所谓“特殊关系”“内部房源”……购买房屋时一定要到权威机构进行查询,合同内容也要再三确认,不要贪图便宜、省事,更不要轻信他人、随意付款,以免上当受骗。(文中人物为化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