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黄小清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静安区获悉,近年来,静安区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改革,进一步巩固深化在业务流程再造、线上线下融合、智能应用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022年是“一网通办”改革的用户体验年,静安区重点围绕以用户视角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体验,结合个人办事和企业服务两方面,不断推出惠企利民事项,着力提升政务服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医疗、教育、司法等领域政策服务“免申即享”。积极探索推进医疗救助、教育、司法、退役军人、防疫保障等领域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的免申即享工作。
数据显示,1至9月,医疗救助免申即享办件量59791件,涉及救助金额2830.46万元;退役军人医疗保障(补助)办件量1666件,涉及补助金额76.82万元;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发放的免申即享办件1792件,涉及补助金额268.95万元。
推行“一件事”、好办快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一网通办”平台办理上线就业服务“一件事”、医用影像诊断“一件事”,居住证积分单位注册、居住证积分单位信息变更“好办”“快办”等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申报办理,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办事成本。
同时,静安区在疫情期间推出系列“云受理”。积极探索创新,开展数字化“静享空间”试点,打造企业住所登记“云上管理”新模式。打造远程不见面、无接触的长护险服务“云评估”模式。推出“大宁易办”小程序,实现劳动手册补办、失业登记等百余项社区服务事务远程线上“云办理”。
近几年通过优化改造,持续提升“静安区企业专属网页”能级,推进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探索上线“授权代办”功能。静安作为全市“随申办”企业云区旗舰店工作的试点区,积极推动“一网通办”企业专属网页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服务向移动端延伸。
此外,还在全市率先上线“居家健康监测证明”和“招募防疫志愿者”服务,疫情期间共收到监测证明申请13万余件,志愿者报名2000余条。
为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持续推进自助服务终端进商圈、园区、银行,累计办件量超10万件。在全市首家完成“随申码·离线码”卡制版落地应用,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推进“两个集中”,全区已有520项涉企事项集中到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受理;203项个人事项集中到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其中186项实现“全市通办”。全区各政务服务窗口的好评率已达到99.97%。
多形式帮办服务提升办事温度方面,静安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办事大厅已有“线上帮办服务专区”与“综合帮办服务专区”的基础上,设立“新设企业帮办服务专区”,帮助新设企业方便、快捷办理公司注册业务。为企业群众提供了流程导引、业务指导、银行金融、邮政快递、新设企业注册等帮办服务37000余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