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正义史》
【韩】朴炯南;吴荣华 译
文汇出版社
【编辑推荐】
★从古希腊到20世纪,看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艰难历程!
★迟到的正义是不是正义?
★实体正义重要还是程序正义重要?
★苏格拉底审判、查理一世审判、塞勒姆审判、德雷福斯审判、潘克赫斯特审判、艾希曼审判、米兰达审判……
★有30年经验的法官带你看15起改变世界的审判
★翻开本书,看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艰难历程!
目录
1.苏格拉底是不是不崇拜雅典诸神并使年轻人堕落?
2.喀提林是否曾推翻过罗马共和国的阴谋?
3.大法官托马斯·莫尔是不是犯了叛国罪?
4.归来后的“马丁·盖尔”是被冒充的吗?
6.可否以叛国罪处死国王?
7.女巫真的存在并在施魔法折磨孩子吗?
……
11.工人的劳动时间由法律来规定是否正当?
12.潘克赫斯特为妇女参政权发起激进运动是否正当?
15.侦查机关作出的供述是否可以作为定罪证据?
(略)
【内容简介】
从古罗马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到今天的法律至上成为共识,2500多年的人类正义史中前进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正是这15个审判案例让法律不断趋于规范与完善,是他们改变了世界:
看苏格拉底审判,我们反思陪审团制度的合理性,思考对与错是根据个人的理性来判断,还是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来判断;
看塞勒姆审判,我们能更加清楚“无罪推定、疑罪从无”原则的价值所在;
看德雷福斯审判,我们对“迟到的正义是否是正义”这一问题作出判断;
看潘克赫斯特审判,我们回溯推进程序正义的挣扎与必要;
看米兰达审判,我们理解推动保护嫌疑人权利的必要性,为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增加一道保险
……
虽然荆棘遍布,十分艰辛,但人类对公平正义探索与前进却从未停止。
【作者简介】
朴炯南,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法学院,在首尔刑事地方法院担任法官至今已有30多年。目前在首尔高等法院中担任全权负责公平交易和劳动行政案件的审判长。在日常向韩国民众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深感韩国国民对法院的不信任,于是开始寻找、整理世界性的审判案例,希望借由历史上人们追寻公平正义的审判故事,让民众理解法治主义,增强对法治的信心。
吴荣华,经济学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译作有《一座城市,一部历史》《隧道》等300余本。
【精彩节选】
当今世界,为争夺幸福而展开的竞争愈演愈烈。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法也能生存的好人”越来越少,“有社会就有法”的说法正在变成现实。在一周召开一两次的“集日”(审判官们通常把审判日叫作集日)上,法官们审理几十件案件,切身感受伸张正义的呼声。可现实却对这样的审判只是以笼统的“有钱无罪”或“无钱有罪”的言辞来抨击,很少人做出具体、系统的批判。法官以“法官只是以判决来说话”来掩饰其内心,司法人员止于整理文件、点评案例,人文学者和社会科学家则对法律制度和案例干脆置之不理。诉讼者专找“与司法部有关系”的律师,如果败诉则责怪法律和法官不公正,而政界或舆论界甚至根据是否符合自己追求的理念或政策,对判罚做出不同的评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当今社会对现行法律的看法是“对己有利则遵从法律,对己不利则靠政治手段或人情关系”。
我在这样的现实中有三十多年的法官经历,总想通过正当且健康的争论在市民和司法之间达成某种共识以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本想写一部描述当今处于风口浪尖的法官的书,可考虑到我自己目前身处司法部门,便改变想法,编写一部像古典名著那样能给后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价值的历史性审判案例,好让人们拿这些案例审视一下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在繁重的审判工作中忙里偷闲读一些历史书反省自我,也成了我编写这本书的一个契机。
在此期间,这类书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也有一些译文书。已出版的这些书虽然有很多优点,可这些书大多聚焦挑选案例和案例的叙述上,甚至有的书只是迎合读者的兴趣和爱好,在联系我们现实社会抨击各种弊端方面有所欠妥。我认为对司法和审判也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于是挑选了几个世纪性的案例,生动、有趣地介绍其审判过程,并阐述了该审判发生的社会背景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总之,我想让读者们思考一下通过这本书所要回味的到底是什么。
从古代雅典到现代美国,我挑选了几个能够体现当时社会状况和社会矛盾的审判案例,这些审判案例包含着政治上(如喀提林审判案、查尔斯一世审判案、马伯里审判案等)、经济上(如洛克纳审判案等)、社会上(如苏格拉底审判案、德莱弗斯审判案、艾希曼审判案、米兰达审判案等)、文化上(如德雷德斯科特审判案、布朗审判案等)、宗教上(如托马斯莫尔审判案、伽利略审判案、塞勒姆女巫审判案等)、伦理上(如马丁盖尔审判案、潘克赫斯特审判案等)的矛盾和纠纷。虽然在审判过程中暴露出了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但通过一系列的争论和评价,这些审判案解决了暴露出来的这些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并寻求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