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学院

第七届中国法社会学年会暨全国法学与社会学跨学科前沿论坛在沪举行

在法治体系下激发社会活力

本文字数:1007

□记者  徐慧

本报讯11月13日,第七届中国法社会学年会(2022)暨全国法学与社会学跨学科前沿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设“法的社会理论视野”“当代社会的法律与法学”“多元社会的共治与法治”“复杂社会的司法与纠纷解决”四个主题。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韩强教授表示,本次跨学科前沿论坛也是华东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法学研究离不开它所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法律生活和法律运行的方方面面都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打破两个学科的边界,开展跨学科交流对话,将有助于探索促进法学和社会学跨学科知识体系融合的有效路径。

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季卫东对四个讨论主题作剖析。他认为,“法的社会理论视野”这一主题涉及法律与文化、社会理论法学的研究方法、法律规范的社会基础、制度演化以及政制与民情这五条基本进路;“当代社会的法律与法学”这一主题探讨在社会基础结构发生深刻变迁,国家治理方式发生彻底改变的背景下,如何提炼新的根本规范和规范思维方式;“多元社会的共治与法治”这一主题从理论和经验两个维度,探讨在法治中国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系统论格局下,如何在多元竞争中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性;“复杂社会的司法与纠纷解决”这一主题讨论在司法场域下,法律系统如何更好地适应与整合,从现实角度对法学研究进行反思。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李友梅则表示,秩序与活力的平衡是社会学和法学研究的共同论域,围绕社会秩序何以建构这一问题意识开展研究。法律社会学是法学与社会学交叉的学科方向,强调法律的社会嵌入性,融合了两个学科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道路一定是内嵌于中国社会的,法律运行需要社会结构、制度、文化乃至心态等方面的支持,是讨论法律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立足点。

最后,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教授介绍了华政在推动新文科、新法科建设,特别是“法学+”的研究中取得的成绩。目前,华政法律社会学研究分布在法理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法理学团队主要围绕“数字社会的法治理论”“社会理论法学”等开展研究,社会学团队主要集中于华政社会发展学院,致力于社会学与法学的交融,已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虚拟社会治理、司法社会工作以及社会文化与心态治理等优长学科方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7在法治体系下激发社会活力 2022-11-16 2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