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禁毒视角

毒品善伪装、寄递难发现

检察机关为国际物流公司“开良方”

本文字数:1606

检察官赴辖区内多家物流公司走访调研

□法治报通讯员  蒋芸芬

“谢谢检察官对我们公司提出的宝贵建议。现在,我们公司在原有寄递安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寄递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奖励办法以及发现违禁品后的处置预案,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操作规范、加强了内部培训,我们将与司法机关一起筑牢国际快递物流寄递安全防线。”近日,上海市松江区检察院收到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对检察建议书的回复。而这份检察建议书的制发,还要从一起通过寄递方式走私制毒物品案说起。

2021年2月,该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在查验从国内寄往国外的包裹时,在一个包裹破损的包装盒一角发现有白色粉末掉落,公司主管随即向公安机关举报线索。经查,被不法分子重重伪装后藏匿于包装夹层内的白色粉末是伪麻黄碱,可用于提取冰毒。很快,快递的寄送者张某等人被抓获到案。2021年9月,松江区检察院依法以走私制毒物品罪对张某及其同伙提起公诉。最终,张某等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到四年不等,并处罚金。

就在案件办结一个月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国家邮政局制发了“七号检察建议”。为推进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七号检察建议”,遏制利用寄递渠道走私违禁品违法犯罪多发态势,形成发现、打击、查处毒品犯罪的严密防护网,松江区检察院对2019年以来办理的利用寄递渠道实施毒品犯罪案件进行梳理汇总,发现了该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情况。同时,为全面掌握辖区内物流企业情况、毒品寄递犯罪情况,2021年底,检察官走访了松江区邮政局、区禁毒办等单位。

综合多方面调研、研判结果,检察官发现,在辖区内利用寄递渠道进行交易的毒品犯罪分国内跨区域、跨省市寄递以及国际寄递,其中,国内跨区域、跨省市寄递占大多数。不法分子通过国内物流公司寄递毒品往往利用快递员开箱验视不细致、过机安检不严格等工作疏漏而得手。针对此类案件,检察官在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赴多家国内物流公司走访调研,并于今年6月至8月,根据涉及企业的不同情况,采用召开座谈会、制发检察建议、与行政机关开展联合安全检查等方式,对相关公司进行警示教育。

由于国际物流检验关口多、查验更严格,此类犯罪手法较之国内渠道寄递更为隐蔽,而且此类案件中寄递毒品的重量往往更大,一旦寄递成功,其危害也更大。尽管通过国际物流向国外寄递毒品案件数量较少,但该院依然十分重视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

在案件涉及的国际物流公司中,上述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具有典型性。检察官认为,该公司发现疑点后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线索的行为,体现出了该公司高度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值得肯定和表扬。但同时也在审查中发现,被告人张某在上述案件案发前,曾多次通过该公司及其他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寄往境外,导致案件发生后难以溯源。

为推动国际快递企业加大对出口货运物品的查验和安检力度,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通过寄递渠道实施走私违禁品犯罪的风险隐患,9月2日,检察官来到该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对该公司的作为予以肯定,同时向公司负责人深入了解该公司在工作中查验违禁品的难点,并结合办案实际提醒查验重点。此外,检察官还在现场查看了该公司的安检设备、安检及开箱验视流程等。

根据调研情况,检察官向该公司制发检察建议书。针对当前毒品寄递类犯罪极具伪装性、隐蔽性、迷惑性的特征,建议公司在过机安检、开箱查验等传统技防人防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查验力度,避免一时疏漏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加强一线从业人员在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方面的培训,建立健全违禁品线索举报奖惩机制。9月21日,在三位人民监督员的见证下,这份检察建议书通过线上公开宣告送达该公司。该公司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积极开展落实工作,并及时回复。

寄递安全的守护不仅需要司法机关对相关犯罪的严厉打击,也离不开寄递企业的高度警惕和防范意识。后续,松江区检察院将持续用好检察建议,为寄递企业“开良方”,为社会治理“献良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视角 B04检察机关为国际物流公司“开良方” 2022-11-18 2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