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周晓宇
本报讯 昨天,长宁区人民法院召开“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通报长宁法院2022年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情况,并发布10个典型案例。
长宁法院副院长沈建坤表示,2022年,长宁法院在连续4年出台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疫情后复工复产的司法需求,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司法服务保障复工复产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开展十大行动,全力以赴护航复工复产和经济重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打造互联网空间治理“长宁模式”,探索互联网案件集中审理,助力互联网企业规范发展,提炼互联网空间行为规则。二是提升纠纷解决“长宁速度”,发挥诉前调解机制优势,升级要素审理裁判方法,排除执行和破产案件办理堵点。三是形成全流程网上办案“长宁范本”,提供网上办案制度保障,强化在线诉讼技术支持,加强全流程网上办案的宣传推广。四是贡献保障复工复产“长宁力量”,建立涉疫案件绿色通道,注重涉疫案件社会效果,开展复工复产法治宣传。
沈建坤副院长发布了“长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涵盖诉调、刑事、民事、商事和执行各个诉讼领域,全面反映了长宁法院在服务保障复工复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效,体现了“十大行动”方案提出的“保护诉讼权利、维护公平正义、呵护市场信心”的目标得到切实贯彻和落地见效。
立案庭庭长娄嬿介绍,长宁法院始终以优质、高效、多元的诉讼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致力于探索更具实践性的诉源治理模式,持续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和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打造网格化多元解纷平台,健全专业化调解前置机制,完善集约化诉讼服务体系,实现快速立案、优先调解、科学分流,不断提升纠纷解决效能。商事审判庭庭长陈宇琦介绍,长宁法院制定并持续推进破产办理“三步走”的递进式工作方法与“互联互通三项机制”。“清单式排摸”“节点式督办”“集中式攻关”,有序整合破产审判力量,深入挖掘破产审判的突破口,推进破产存案消化;畅通管理人与法院沟通机制,实行网络债权人会议机制,推动府院联动实质化运转,实现法院与破产管理人的有效沟通协作。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杨楠介绍了长宁法院“十大行动”获评上海市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良好实践案例,长宁法院深入开展线上诉讼、要素诉讼、质效提升、诉讼指导、调解优先、善意执行、产权保护、专题调研、案例指引、诉源治理十大行动,体现“解决纠纷加速度”“审判执行有温度”“司法服务重精度”,持续提高市场主体感受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