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综合

梧桐树下、滨江岸边……红色党徽讲述“人与城市”的故事

看徐汇区政治引领市域社会治理走出一条新路子

本文字数:2386

市域治,天下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启动以来,徐汇区以“建设新徐汇  再造新徐汇”为建设蓝图,以“‘五治’融合促‘五防’安全”为治理思路,努力交出一份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徐汇答卷”。

从全域构建500米党群服务圈,到以法治为引擎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从“软法治理”创造美好社区,到“两网融合”打造城市现代化治理标杆区……一项项治理经验在徐汇从“盆景”变成“风景”,以市域平安夯实着社会之治的基石。

即日起,本报将以“五治”为系列,分五期展现徐汇区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所探索的鲜活经验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政治篇】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以徐汇滨江北端为起点,原址于徐汇滨江规划展示中心,建筑主体正中悬挂着一块“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牌子,这里便是徐汇区党群服务阵地的“旗舰店”。

以之为树干,以“邻里汇”“水岸汇”两大阵地体系为树枝,徐汇区全区400余个基层党群站点在这棵“人人享有型”的全域党群服务体系的大树上枝繁叶茂……党建的温度、建筑的艺术、与城市的美景在徐汇得到有机融合。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启动以来,徐汇区以政治为引领,对标卓越治理,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记者获悉,目前,徐汇区已实现500米党群服务圈覆盖全域,15分钟社区生活圈直通百姓家门口,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成效已显现。

“一江一河”沿岸走出红色印迹

一个晴好的工作日下午,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陆续迎来两拨党员到此开展组织生活,中心负责人夏瑞娴熟地招呼着,热情且又周到……从去年6月启用至今,这样的瞬间对夏瑞和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常态。

而很多来来往往的面孔,也都是从那时开始在这里变得愈发具象。

“那会儿寒暑假,有几个南模中学的孩子就坐在那边,中午就点些外卖,一呆就是一整天,后来和他们聊起来才知道是在做课题。”夏瑞还记得,那时还有一个老外喜欢来这儿,固定的座位、固定的办公时间,“我们亲切地称他为‘8小时老外’。”

在夏瑞看来,这一个个画面,正是滨江党建为全人群服务最好的诠释。“在滨江,市民游客、楼宇白领、社区居民、建筑工人各类人群都有,与‘人人共享’的水岸服务所对应的是,跑者驿站、户外职工爱心加油站、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功能也能在这里尽享。”

夏瑞说,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暖心服务,人心变得更顺也更柔软,群众困难有了倾诉点,矛盾有了协调点,尽管滨江随着近两年的建设游客越来越多,但各类纠纷和治安问题却越来越少。

疫情封控期间,这里还作为徐汇区物资中转站和关爱社区工作者的“夏姐姐热线”服务着城市和人民,在特殊时期慰民心、解民忧,在稳定一方平安、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做出不小的贡献。“在徐汇滨江,有这样两句话:滨江开发建设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员群众集聚在哪里,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跟进到哪里。”夏瑞说,这是承载着“一江一河”城市记忆的公共会客厅自带的初心和使命。

老建筑变身“最美党群服务站”

沿乌鲁木齐南路找到门牌号“66号”,一栋清水红砖墙的英式乡村别墅跃然眼前。走进内院,建筑墙面上,一个个红色点位错落有致组成《国际歌》的乐谱,硕大的党徽之下镌刻着这样两行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与之呼应,“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正是当初66号这个门牌从无到有的建立初衷。“2017年之前,这里还是徐汇区体育局的机关办公用房,当时借邻里汇建设就有了打造这样一个党群服务站的设想。”

天平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一轮疫情之前,如果路过这里,走进来就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楼的‘梧桐会客厅’里老邻居们泡上一杯茶在那儿闲话家常,隔壁的‘童趣童绘’空间里传来孩童们的声音,楼上‘家门口的四史馆’里开展着生动的讲座,影吧和书屋内的人各自沉浸其中,几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所需。”

而能够集聚这样的社区品质服务供给,还要得益于红色基因带来的凝心聚力。“在建设之初,我们以风貌区党建为引领,就吸纳了居民代表、社区规划师、区域单位、专家团队、代表委员等力量汇聚在一起,大家共商共治,功能定位得已逐渐完善。”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后,这种模式也延续到了加装电梯等民生工程的建设之中,在基层推动着社区治理的能级。“通过党建凝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老百姓的各种诉求有了最直接的反馈,很多来自于社区的矛盾纠纷也有效化解在源头,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大局的平安稳定。”

500米党群服务圈覆盖全域

用党建在人与城市之间形成黏连,助推城市建设打开新局面,这在徐汇已经成为撬动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杠杆。

记者获悉,目前,徐汇区已形成“1个旗舰项目、2个示范品牌、13个枢纽中心、400个基层站点”党群服务体系,500米党群服务圈覆盖全域,15分钟社区生活圈直通百姓家门口。

商圈“T20”、园区“虹梅庭”、楼宇“水岸汇”、还有社区周边的一站式“生活盒子”……在全域党群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徐汇区把党群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以及居民最需解决的急难愁盼上,继而通过服务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最终形成一个管理的闭环。

“在市民的生活里,500米党群服务圈更像是一个窗口,在这里,可以听到老百姓的声音、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处理老百姓的矛盾。”

在徐汇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华看来,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党建引领的平台,各种各样辅助于社会治理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漕河泾开发区企业需要法律服务,党建搭台就能开出‘法律午间门诊’;乐山街区老旧小区问题多治理难,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解决。”

而这些切实的成效,正是徐汇区用“党建引领”对市域社会治理如何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这一问题最好的回应。

下阶段,徐汇区还将进一步推动党群服务“人人共享”,不断厚植城市精神、夯实治理根基,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奉献“徐汇力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4看徐汇区政治引领市域社会治理走出一条新路子 2022-12-06 2 2022年12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