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法治报通讯员 邱恒元
与茶饮店的值班经理勾结,通过让自己手下的骑手完成虚假补单的方式,一快递公司的配送员小组长累计骗取茶饮品牌公司12万余元。近日,经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徐汇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判处朱某、王某等五人有期徒刑1年4个月至拘役5个月不等,缓刑1年4个月至5个月不等,并处罚金1万元至2000元不等。
意外从“补单”
中发现有利可图
杨某是某快递公司的一名配送员小组长,负责公司指定区域内的配送。2021年9月的一天,杨某在负责配送范围的一家知名品牌茶饮店里,看到手下的骑手娴熟地使用该店值班经理的工作手机操作补单系统。补单,指的是茶饮店在特殊情况下先让骑手配送,再通过工作手机补下配送订单。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一种是门店的原料、杯子等物料不够了,补下一份配送订单由骑手帮忙从别的门店进行物料调配;另一种则是在客户投诉反映饮品有问题,重新制作饮品后,下一份配送订单给骑手去配送。
不一会儿,刚才的骑手找到杨某,想让杨某把这笔补单配送任务分配给自己。杨某看了一眼,发现这笔订单配送货物重量很高,配送费金额竟高达185元,而且实际上并没有配送的货物。由于没有事先告诉过自己,杨某就教训了一番骑手:“以后不许这样下补单,如果之后再有分配补单的情况,必须经过我这里!”但背地里,察觉到有利可图的杨某便寻思着用同样手法开始“空手套白狼”计划。
一单能“运”200千克货物?
今年2月的一天,这家茶饮店的值班经理朱某注意到了杨某用工作手机自己下补单的行为,便告诉了另一位值班经理王某。后来,朱某见王某并未阻止杨某,就直接找上杨某。因杨某的“计划”需要用到王某、朱某的工作手机、账号,所以杨某不但没有收手,还反过来邀请王某、朱某与自己的骑手团队一起吃饭。觥筹交错之间,杨某拉拢两人入伙一起“发财”。由于和杨某关系不错,再加上贪念的驱使,两人也就答应了。
随着王某、朱某的加入,整个犯罪团伙正式形成。由杨某前往茶饮店问值班经理索要工作手机填写补单信息,收货人和联系方式可以随意填写,地址则用默认定位地址。由于补单价格与订单货物重量挂钩,杨某就通过更改重量的方式增加运费,最多甚至能改到200千克。
事实上,骑手们都是骑电瓶车的,根本不可能一次运送这么重的货物。填写完这些信息后就完成了下单,等系统自动派单后,杨某再分配给骑手。由于没有实际运送的货物,骑手们自然也不用真实配送,只需等待一段时间后点击“完成配送”就完成了一笔补单,赚得的配送费由杨某和骑手五五分成。至于王某和朱某,杨某不用给他们提成,只要平时请他们吃吃饭、发发红包就行。
虚构订单骗取12万余元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今年第二季度,该茶饮品牌公司总部发现有一家门店的补单情况明显存在异常。一般门店一个月补单费用才两三千元左右,但这家门店仅2022年第一季度就有14万元左右的补单费用,且销售情况与之严重不符。
在调阅内部监控视频之后,公司发现该门店的两名值班经理经常将手机交给一名男子。该男子拿到手机后看着像在下假补送单,非常可疑,于是公司立刻向徐汇公安分局报警。很快,杨某和他手下的3名骑手以及王某、朱某被捉拿归案。
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后,杨某、王某、朱某等6人向检察官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在审阅完相关证据后,检察官认为,杨某与王某、朱某勾结,通过让手下3名骑手完成虚假补单的方式,骗取该茶饮品牌公司12万余元;而王某、朱某虽然并未实际参与实施诈骗行为,但二人不仅明知且放任杨某的行为,并提供了工作手机、账号这一重要作案工具,故6人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近日,经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徐汇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