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情感档案

失去父爱几十年,我终又重拾父女情

本文字数:4231

贰柒 制图

□口述:一君  记录:林可依

一君和妹妹小君曾对父亲这个称呼非常抵触。因为父亲在她们年少时便和母亲因感情不和而离婚,留下她们姐妹两个和母亲相依为命地过活。经历过生活的诸多辛酸和磨难,一君对父亲充满了怨恨和不满。

长大成人后,姐妹俩工作、结婚、生子,过上了平静而温馨的生活,但内心深处却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缺憾。

没想到,母亲去世之后,“失联”多年的父亲却找上门来。开始她们还是抵触的,但随着接触的日益加深,她们才发现父亲并不是她们想象中的那般“十恶不赦”,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和不易。姐妹俩慢慢地重新接受了父亲,并决定在父亲不多的余生里好好陪伴他,弥补曾经缺失的那段父女情……

爸爸决绝地离我们母女三人而去

对爸爸的怨恨,从我上小学时就开始了。因为在我十岁那年,他和妈妈离婚了,并在离婚后头也不回,决然地离开了我和妈妈以及妹妹小君。虽然我一直不清楚他和妈妈离婚的原因,但我永远记得他们离婚后,妈妈每天以泪洗面的样子。当着我们的面,妈妈一直都是坚强的,上班、下班、做家务,照顾我和妹妹,仿佛一切如常,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我知道,晚上等我和妹妹睡下之后,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悄悄地流泪。

一个家庭没有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妈妈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一个人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看着妈妈每天辛苦操劳,我的心里非常难受。虽然年龄小,但我也总想方设法地尽自己所能,帮妈妈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家还没用上煤气,做饭用的还是煤饼炉。每次看妈妈抱着一大箱煤饼爬四楼,我都特别心疼。有一次,妈妈让我帮着她看着煤饼,她自己一箱箱地往上扛。趁着妈妈搬煤饼上了楼,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搬了满满一箱煤饼往楼上搬,本来是想帮妈妈分担一点,没想到一箱煤饼的重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好不容易使出吃奶的力气搬起了一箱,刚上了两级台阶,便脚下一软,一下摔倒在楼梯的台阶上,手里的一箱煤饼也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听到动静的妈妈,赶紧放下手里的箱子,飞奔着跑下楼来。我的手、膝盖被水泥台阶划破了皮,擦出深深的一层血渍,虽然非常疼,但怕妈妈担心,我还是咬着牙安慰妈妈:“不疼,一点都不疼。”妈妈抱着我不住地掉眼泪,嘴里喃喃着:“对不起,妈妈让你受苦了。”我赶紧帮妈妈擦眼泪。其实我一点都不怨妈妈,我知道她已经为了我和小君倾尽了所有。我恨的是爸爸,如果不是他,我们母女怎么会吃这么多的苦,受这么多的罪?

“没有爸爸的孩子”

爸爸的离开,不仅带给我们母女生活上的不便,还有物质上的匮乏。妈妈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我们三个,困难可想而知。那时候家里很少有机会吃肉,难得开一次荤,妈妈总是会找出种种理由,把肉留给我和小君吃,而自己却只吃点青菜。每当此时,我心里对爸爸的怨恨就又增加了一层。

物质的清贫和身体的劳累其实还可以承受,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是因为父亲的离开我和小君在精神上受到的打击。

有一次,小君放学后突然哭着跑回来,委屈地问我:“姐姐,我们是不是被爸爸抛弃了?”我正疑惑,她这么小怎么会用“抛弃”这个词,小君却哭着告诉我,她刚和两个女同学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结果那两个同学作弊,明明输了却不肯承认,小君急了,还没来得及和她们掰扯几句,却被她们一顿嘲笑:“你神气什么,你爸爸都抛弃你了,不要你了。”小君被她们的一番嘲弄弄哭了,只能跑回来向我求助。

看着小君楚楚可怜的样子,我心里十分难过。我知道,没有爸爸注定了我和小君会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也是我们这辈子都无法抹去的标签。

也许,正是这份深重的耻辱感,让我养成了特别要强的性格。在家里我竭尽所能地帮妈妈承担家务,减轻她的负担。在学校我认真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因为我想用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并不比有爸爸的孩子差,甚至比他们更优秀。

高中毕业,我顺利地考进了大学,成为了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我进了政府机关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后来,和单位同事相爱、结婚,婚后有了儿子。先生性格温厚,为人本分,同时又很体贴,事事都以我为中心;儿子聪明、阳光,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而我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也成为单位里的部门负责人。事业顺利,家庭美满,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已经非常圆满,没有缺憾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从小父亲缺席的阴影一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虽然我们姐妹的生活都很不错,小君和她的先生都在从商,经济条件也很宽裕,女儿也送去了国外留学。但我们姐妹俩平时闲聊时,她偶尔也会流露出对爸爸的不满,即使她的程度不像我那么强烈。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妈妈都格外孝顺。尤其是在物质上想方设法地回报妈妈。给她买各种好吃的,为她买漂亮衣服,带她出去旅游,给她装修房子,帮她配置各种家用电器……我们只想把她没在爸爸那里享受到的都弥补给她,让她过去所承受的苦难都换回一个比较甜蜜的结尾。

妈妈走后,爸爸回来找我们了

但妈妈的好日子过了没几年,就因病去世了。

送走妈妈的那天,我和小君都哭成了泪人,从此,我们再也没有娘家可回了。

我压根没想到在我看来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的爸爸竟然有一天还会舔着脸回来找我和小君。

看到他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老人真的是那个曾经狠心抛弃我们母女三人的负心汉吗?那些曾经在心里翻来覆去了无数遍的咒骂他的话此刻我却一句都骂不出口,唯一能做的就是转过头,冷着脸,最后吐出一句:“我没有爸爸,我爸爸早死了。”

他愣了一下,随后脸上浮现出一个苦笑,嘴里念叨着:“造孽,都是我自己造的孽。”我本以为他不会再有脸继续骚扰我们了,但没想到,在我这里吃了“闭门羹”后,他又跑去找了小君。小君的性格比我温和,她没有直接骂他,只是不理他,听说他最后讪讪地离开了。

不知道是不是小君的态度让他看到了希望,这以后他竟三天两头地去找小君。而小君也从刚开始的冷漠以对变成了对他的同情:“姐姐,我觉得他其实也蛮可怜的。你看他腰都佝起来了,走路也走不快了。”

我劈头盖脸地把小君骂了一通:“他可怜,你怎么不想想我们小时候多可怜。他是自作自受,活该。”小君不敢接话,眼睛却有些红红的,不知道是想起了我们小时候的生活还是可怜这个讨厌的糟老头子。

不久后,小君在饭店办50寿宴,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在酒席上我竟然又见到了那张苍老的脸。虽然心里非常不爽,但碍着桌上还有其他亲戚朋友,我还是强压着心头的怒火,一直坐到酒席散场。

之后,我和小君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我埋怨她忘了以前我们受过的那些苦,竟然和他还有来往,还让他出现在这样的场合。

但小君却说,并不是她想要让他出席,而是因为他主动提起,说还记得她的生日,并特意给她送了一条金项链。“你就被这条金项链打倒了?”我冷笑一声。小君却突然流下了眼泪:“姐姐,你明明知道我不缺钱。但我缺亲情,妈妈已经走了,只剩下爸爸了,虽然他以前是对不起我们,但他已经知道后悔了。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多久呢?我不想等到失去他的时候再后悔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接纳他,让他带着遗憾离开。”

小君的话让我心里忽然一动。虽然脸上依然是冷冷的,但心里已经没有那么埋怨她了。

我又重新接纳了爸爸

也许是捕捉到了我神情中的细微变化。这以后,小君和我的沟通交流中开始经常有意无意地提到关于“他”的情况。

我知道了他当年和母亲离婚三年后也再婚了。对方是他单位的同事,丧偶,身边也有两个孩子。如今那两个孩子也都挺有出息,他的生活过得也算不错。

奇怪的是,听说他生活过得不错时,我竟然松了口气。难道,是我潜意识中也希望他过得好?

不管承不承认,我对他确实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讨厌了。也许,这就是别人常说的血缘的关系吧。毕竟他是我的父亲,我的身上流淌着他的血脉,这是刻在基因里的,永远不会改变。

有一次,在和小君聊天时,她突然问我:“你知道爸爸当初为什么会和妈妈离婚吗?”“为什么?”我竟然好奇地问。

小君告诉我,他们离婚的原因是没有感情基础,性格又不合。原来,爸妈不是自由恋爱的。那时,爸爸在外地的部队当兵,条件所限,一直没有机会认识适龄的女孩子,急盼他结婚生子的奶奶就请人介绍,这样爸爸就认识了妈妈。两个人从相识到结婚虽然有两三年,但因为聚少离多,那时候的通讯条件又不发达,所以两个人真正相处、了解的时间并不多。

他们婚后没多久,爸爸复员回到了地方,开始朝夕相处之后才发现两个人的性格根本不合适。爸爸喜欢的是温柔文静的女生,而妈妈却性格特别要强,整天风风火火的,根本不是爸爸喜欢的类型。

虽然妈妈对爸爸还是挺满意的,但爸爸却怎么也对妈妈喜欢不起来。于是,在奶奶过世之后,自感没有了压力的父亲向妈妈提出了离婚。离婚时,爸爸曾想过带走一个孩子,但是要强又在气头上的妈妈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其实离婚之后爸爸也并没有不管我们,他每个月还是会给妈妈汇款,可是要强的妈妈却从来没去取过,最后全都退了回去。爸爸因此一直很内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赡养责任,对不起我们母女三人。”

我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小君的话,没想到她却拿出一个存折:“爸爸把这么多年妈妈没有取的钱都存在里面了。”我惊讶地看着小君,半天说不出话来。

终于,我重新又接受了爸爸。虽然我还是做不到和他一下子亲密无间,但每逢节假日我都会去探望他和继母,有时也会带他出去吃饭、逛街,就像小君说的,他已经八十多了,还能有多少年可活呢?在他最后的岁月里,尽量不要让他留下遗憾,也不让我们自己留下遗憾。

手记>>>

亲情可贵,且行且珍惜

夫妻和睦,家庭美满,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如我们预想的那般美好。种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婚姻的不幸,不一定和当事人的人品、德行有关。当婚姻实在走到了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也许放手也是一种解脱,一种重生。

但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可能造成对某些家庭成员的伤害,比如孩子。作为孩子来说,自然是希望自己的父母恩恩爱爱,家庭圆满的。但是,愿望只能是愿望,一旦遇到父母真的无法继续生活在一起时,作为孩子,还是要学会接受现实,调整心态,过好余后的每一个日子。同时,更不应该对父母一方产生怨恨,甚至耿耿于怀。

父母间的爱情虽然没了,但父母和子女的亲情依然存在,这和父母间的分手并无半点关系。即使离婚了,我相信父母还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同样地,孩子也应该同样爱自己的父母。不要把这份亲情和父母破碎的感情强行联系在一起。因为亲情是人世间弥足珍贵的一种感情,和爱情一样,得之不易,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好好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情感档案 B04失去父爱几十年,我终又重拾父女情 2022-12-07 2 2022年1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