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庭审

高龄老人竟被当成敛财“工具人”?

家属串通护工“挂空单”骗保被判刑

本文字数:898

□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家中的高龄老人竟被当成敛财“工具人”?近日,嘉定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全市首例骗取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案公开宣判。

2021年8月,嘉定区医疗保障局接市民来电后,经职能部门调查发现,有护工涉嫌骗取长护险基金,致本案案发。

法院查明,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被告人许某某在上海某护理站任职护理员期间,分别与被告人周某某(系参保人员张某某、黄某某家属)、被告人陈某(系参保人员王某某家属)串通,在实际未向参保人员提供长护险服务的情况下,由许某某使用虚假打卡、将超额工单挂在他人名下、假冒他人签名并伪造护理确认单等方式,虚构了为参保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事实,并由周某某、陈某提供上述参保人员医保卡用于结算费用,共同骗取长护险基金共计4.8万余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许某某分别伙同被告人周某某、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医保资金,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对于控辩双方关于被告人陈某具有自首情节,被告人许某某、周某某如实供述罪行,均可以从轻处罚;许某某、周某某、陈某自愿认罪认罚,均可以从宽处理的意见,合法有据,法院予以采纳。结合涉案资金已追缴完毕、被告人许某某、周某某、陈某退出违法所得等情节,法院在量刑时一并予以体现,并采纳控辩双方关于对许某某、周某某、陈某可适用缓刑的建议。

最终,为严肃国法,保护公私合法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法院依法对三名被告人分别判处1年至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依法适用缓刑,同时禁止被告人许某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及相关活动。

【法官说法】

长护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使用安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医疗保障制度健康持续发展。嘉定法院通过该案判决,依法有效打击了骗取保险基金、破坏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犯罪行为,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6高龄老人竟被当成敛财“工具人”? 2022-12-12 2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