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重点

护航企业“走出去”、服务旧改、法治扶贫……

沪上律师绘就“海派律师”画像

本文字数:3683

段祺华律师

张鹏峰律师

黄维青律师正在进行视频连线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我现在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达日县,这是我法治扶贫的第7个年头……”上海瑾之润申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维青通过视频连线,介绍自己如何为当地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日前,2022年上海司法行政媒体基层行上海律师专场第二场活动举行。无私奉献、专业为民、国际化成为了上海“海派律师”的闪亮名片,3位律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分别分享了拓展海外市场、服务旧改、法治扶贫的故事。

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上海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不仅体现在“引进来”——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中外律所联营办公室、吸引外国律所在上海设立代表处等,同样也体现在“走出去”。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可谓中国律师行业的标杆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家个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其30年的发展史是当代“海派律师”放眼国际拓展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

“最近,美国法院宣布撤销对孟晚舟的所有指控。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家都非常关心如何在国际竞争中通晓国际规则并顺利避坑。”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主任段祺华说,成立于1993年的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近30年来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在践行中国律师以及中国法律服务“走出去”的道路上从未止步。段和段目前已在中国境内设立了24家分所、在境外设立了7家办公室,初步完成了国内、国际规模化和服务大平台的建设。段和段有1500余名律师,专业服务领域从以涉外为主转向以涉外为特色的综合发展,建立了适应法律服务市场发展需求的28个专业大类、73个细分专业领域。

段祺华表示,他一如既往地看好中国服务“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市场这片蓝海,为此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基于充分的人才储备和涉外品牌积累的优势,努力发挥率先、引领和推动的作用,积极担当起涉外律师的责任。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成为律所“走出去”的源动力,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上海律师一直肩负着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使命。

据悉,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投资的增长,依托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上海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不断发展。《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2》显示,2013至2021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达1613.1亿美元。与此对应的是上海律所在境外设有的分支机构逐年大幅增加,服务规模大幅增长。截至今年8月,上海共有律师36450人。其中,在境外接受过教育并获得学位的律师有3448人,约占全市律师总数的10%,其中40周岁以下律师占比超过80%,专业背景以法学为多数,学历普遍较高。部分涉外律师有境外执业经历。多数涉外律师具备双语工作能力,工作外语以英语为主,日语、法语、德语等语种为辅。上海还有20余名律师担任国际仲裁组织的仲裁员或国际调解组织的调解员。

截至今年8月,上海共有律所1806家,据统计,约有230多家律师事务所从事涉外法律服务业务。除了段和段,锦天城、汇业、汉盛、海华永泰、正策等知名律所均在境外设立有分支机构,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地区、日本、欧美及若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有一些律所虽未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但均有涉外业务,涉及到诉讼、仲裁、调解和非诉讼业务等领域。

为了打造涉外课程培训体系并在业内形成品牌效应,上海律师协会制订了长期涉外律师培训计划——“领航计划”。自2019年上海律协首次举办“领航计划”涉外律师培训营,至今已连续举办5期,培养了一批活跃在涉外法律服务一线的优秀律师,学员覆盖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一线律所,成为培养涉外律师的重要平台。

服务旧改专业为民

“都说旧改是个‘硬骨头’,我们承办的项目更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真是难上加难。”张鹏峰律师是上海市第一个以政府法律业务为主打品牌的专业律师,他参与处置旧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不同于一般律师。一般律师参与动迁,都是政府动迁方案已定,律师则在动迁实施的过程中代理动迁方或被动迁方,然后签署动迁安置补偿协议,被动迁方腾空交房并获得政府安置补偿。而张鹏峰律师的参与,则主要在于历史遗留旧区改造地块或城中村改造地块,因历史原因烂尾多年,出现了政府、开发商、居(村)民三方皆输的局面,张鹏峰律师临危受命,接受政府委托,运用法律手段,平衡三方利益,重新盘活该历史烂尾遗留地块,实现了政府、开发商、居(村)民三方皆赢的结果。

实际上,自上世纪末至今,因毛地出让,上海遗留了数量不少的烂尾地块,仅张鹏峰律师就主导盘活了包括闵行区颛桥老街旧改项目、闵行区七宝万兆六地块盘活项目、杨浦区定海路街道146地块旧改盘活项目、静安区威海路550号旧改地块盘活项目在内的30余个上海旧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惠及家庭两万余户,涉案金额数千亿元,实实在在地为民生福祉作出贡献。

颛桥老街剩余地块旧区改造项目(以下简称“颛桥老街项目”),是闵行区重大民生工程和全区第一个大规模的旧改地块征收补偿项目。该项目地块于2003年“毛地出让”,共计约280亩,分三期开发建设,但因为动迁包干费用不能覆盖猛涨的实际动迁成本,烂尾长达十年之久,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201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一路猛涨,使颛桥老街地块出现了盈亏平衡点,地块盘活出现了可能。同时,恰逢上海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和住建部门为加快推进毛地旧区改造遗留项目,先后联合发布《关于本市旧区改造中“毛地出让”地块处置若干政策口径的意见》(沪规土资地〔2012〕65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旧区改造中“毛地出让”地块处置工作的补充通知》(沪规土资地[2015]898号),创造了政策窗口,颛桥老街项目的盘活迎来了转机,开发商和镇政府均有意启动该项目的盘活工作。于是,律师团队驻点服务,为旧改征收工作持续保驾护航。

2018年9月,在张鹏峰律师团队的积极沟通、谈判和协助下,颛桥镇政府与开发商正式签订《〈闵行区颛桥镇老街改造协议书〉补充协议(三)》,标志着颛桥老街项目正式盘活。

2019年,本项目正式启动房屋征收补偿工作,张鹏峰律师团队再次接受委托,为闵行区目前单体最大的旧区改造项目全程保驾护航,包括:提供重大决策咨询服务,全程参与旧改基地日常业务工作,参加指挥部各类会议并提供法律专业意见,协助指挥部工作人员就征收方案、居困认定作合法性研判;提供驻点式服务,为居民知情参与旧改流程提供专业意见,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居民就签约主体、分家析产、特殊对象补贴等法律问题提供建议;提供零距离服务,分析、研判、调处、化解信访矛盾和家庭矛盾,破解签约难点,协助处理信访矛盾等。2020年11月,颛桥老街项目最后一证完成签约,旧改签约率达到100%。

“无律师县”有了上海律师

在当天的采访中,有一位律师并未直接到达现场,而是与记者视频连线。他就是此刻正在青海进行法律援助的黄维青律师。已经在青海待了7年的黄维青律师脸上带着几分沧桑,言语朴实,显得十分“接地气”。

青海省达日县被称为“无律师县”,这里不仅海拔高、气候恶劣,而且人烟稀少、教育落后,当地人几乎从未接触过律师这一群体。2016年,上海瑾之润申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维青响应司法部和上海市司法局的号召,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到青海提供法律服务。“刚来这里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不知道律师是什么,哪怕想打官司也完全没有证据意识,需要从零开始普法。”如今,黄律师已经成了“无律师县”的知名人物。今年8月10日上午,青海省达日县法律援助中心的黄维青律师收到了来自牧民更某及家属送来的锦旗,“扶危助困  无私援助”短短的8个字里表达了对援助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肯定。

今年2月13日夜间,达日县牧民更某在甘德县附近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对方当事人提出不合理的赔偿请求,调解无果后,对方当事人将更某起诉到甘德县人民法院。接到更某的法律援助申请后,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援助律师黄维青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黄维青认真听取了当事人的诉求,查阅相关材料、调取证据,根据案情确定办案思路,向甘德县人民法院提出了反诉,要求对方当事人赔偿此次交通事故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经过两次开庭,黄维青在法庭上据理力争,提出相关证据,阐明法律依据、使对方当事人认识到赔偿要求不合理。经过黄维青和甘德县法院反复做工作,最终达成了一个令受援人更某十分满意的结果。更某及其家属非常感激,向黄维青送上一面锦旗表示谢意。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自2009年启动,上海律协自2010年开始参与援助工作。2010年至2022年,共45人次律师参加援助,派遣地包括西藏、青海、广西、云南、四川、宁夏等地。据统计,2021年,全市律师参与各类公益法律服务4.48万件,其中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8万件,参与信访工作1.67万件,参与律师调解3851件,参与城管执法2419件。2021年,1072名律师参与12348平台法律咨询工作,接听电话咨询75.8万余通,接待网络咨询6.4万人次,接待实体窗口咨询4.5万人次。1765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对象4422次,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61237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3沪上律师绘就“海派律师”画像 2022-12-13 2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