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全国首个!金融市场案例测试首案开庭

“向前走一步”,金融司法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本文字数:3057

上海金融法院庭审现场 通讯员 陈伟 摄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12月12日下午,上海金融法院第一法庭内座无虚席,一起金融案件正在开庭审理。审判席上“首席审理员”“审理员”的席卡,彰显出这场庭审的不同寻常。

这是一起涉上海清算所(以下简称“上清所”)中央对手清算业务违约处置测试案例,是金融市场案例测试的全国首案,也是全国首个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建立后的首次生动实践。

一起金融市场中尚未真实发生的潜在纠纷,法院为何要“向前走一步”进行案例测试?这一测试机制又将如何作用于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

作为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回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浦东引领区金融改革的法治需求,以更高质量金融司法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组成五人审理庭采取争点审理模式

“我们认为,上清所在违约处置过程中,存在头寸分割不合理、询价次数不合理……”

“不同意申请人提出的请求。”“相关违约处置规则在制定过程中已充分征询清算会员意见。”“机构发生的损失不应由上清所承担……”

法庭电子屏幕上,一系列专业证据逐一示证,测试案例申请人机构A与被申请人上清所展开了充分答辩。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制定的《违约处置指引》《清算业务指南》《专家组工作章程》对申请人无约束力,被申请人根据上述规则实施的违约处置行为不合法,具体处置过程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被申请人就《清算业务规则》等规则对申请人的适用以及被申请人违约处置行为合理性等阐述了观点及理由。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案审理庭成员“阵容豪华”,包括首席审理员、上海金融法院副院长肖凯,审理员、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庭长符望,审理员、法官童蕾,以及双方当事人共同推荐的2位院外专家汪滔教授、李正强教授(在线参与)。审理中,审理庭充分听取了申请人、被申请人的申请及答辩意见。

“审理庭现总结本案两大争议焦点:上清所相关规则对机构A是否发生效力;本案违约处置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接下来的发言请围绕第一争议焦点的3个子焦点展开……”审理庭采取争点审理模式,双方当事人代理律师结合本案事实,围绕相关法律条文、司法实务,对比借鉴国际规则、域外判例,展开多轮辩论,充分进行诉答互动。

其实,早在庭审前,审理庭已组织各方举行了多次审前会议,确认了本案无争议事实,明确了争议焦点。双方当事人分别提交了申请书、答辩书、反答辩意见书、补充答辩意见书,并提供了相关的法律规则、域内外案例达数千页。各方专家、学者、业界代表等对该案例亦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了多份第三方意见书。

庭审现场,独立第三方意见提供方派员到庭针对《中央对手方清算协议》的性质、《业务规则》《违约处置细则》的生效要件等问题陈述相关法律意见,并接受申请人、被申请人及审理庭询问。同时,审理庭依被申请人上清所的申请,准许上清所员工出庭作证,该证人就处置过程的细节、对冲交易策略合理性等问题接受了申请人、被申请人及审理庭询问。

将出具司法意见书

为同类金融业务提供指引

“本案的审理对金融基础设施完善其规则有重要意义。”该案审理员之一符望法官表示,上清所作为中央对手清算机构,制定具体的金融衍生品违约处置规则以及在具体情况下形成处置方案,涉及到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交易相对方的利益。该例测试案例的审理,有助于在制度型开放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并提升相关风险处置规则的国际兼容性。对于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促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测试机制的适用范围是金融市场中尚未真实发生的纠纷,旨在通过测试,对潜在的重大法律问题从司法视角进行分析说理,发挥规则指引功能。”该案首席审理员、上海金融法院副院长肖凯表示,此次首例测试案例的公开审理,既是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的首次实践,也是上海金融法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新举措。

“通过该测试案例的审理,上清所中央对手方违约处置措施可能发生的潜在纠纷提供法律风险测试,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主体提供更加明确的规则预期。上海金融法院进一步创新专业化金融审判机制,拓展和发挥司法服务功能,也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有力保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金融司法智慧。”肖凯说。

记者了解到,庭后,审理庭将遵循独立表决、多数决定以及异议保留原则,基于案例事实,就测试案例所涉实体争议作出认定,并出具司法意见书。

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测试全流程在社会公众监督下进行,该案审理笔录等材料也将在上海金融法院官方网站公开。

向前走一步

首创案例测试机制

金融市场中尚未真实发生的潜在纠纷,法院为何要“向前走一步”进行案例测试?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金融进入双循环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海着力打造功能更加深化、制度更加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中央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发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推进金融市场高质量改革创新。

金融离不开创新发展,动态的金融创新业务需要更具有回应性的规则供给。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的建立,就是上海金融法院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又一创新举措。

上海金融法院介绍,探索建立“案例测试”机制,发挥司法“向前走一步”的能动性,以案例测试的形式实现矛盾就地化解,在金融司法创新的同时可破解案多人少的困境,使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实现避免讼累、节省资源之目的。同时,也可以在该机制下最大化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

记者了解到,2020年7月,上海金融法院首次提出探索建立“案例测试机制”。两年来,上海金融法院通过深入调研金融领域创新开放的前沿问题,学习借鉴域外最佳司法经验,结合法院工作实际,于今年7月制定出台《关于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的规定(试行)》。今年10月,上海金融法院正式启动金融市场案例测试。

10月12日,上海清算所联合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中国)向上海金融法院递交测试案例启动申请书,请求针对中央对手清算业务违约处置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案例测试。10月13日,上海金融法院作出受理决定,案例受理后,各方共同启动申请人中相关银行成为案件审理程序中的申请人,上海清算所为被申请人,针对中央对手清算业务违约处置中产生的损失提出相关赔偿请求。

“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有效回应和满足了金融创新对司法供给的迫切需求,有利于切实解决金融市场改革前沿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上海清算所党委书记、董事长谢众表示,首例测试案例是参与各方合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健全金融法治决策部署的重要成果,有助于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风险处置机制,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形成市场稳定预期,提升市场各方对重大风险的预判与防范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昨日获悉,近日,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通报表扬2022年度全面依法治市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上海金融法院调研课题《浦东引领区金融改革创新法律风险压力测试的司法探索》获评一等奖。

链接>>>

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是指金融机构、交易相对方等主体针对准备开展或正在开展的金融业务中具有前沿性、亟待法律明确且对金融市场具有重大影响的典型事实与法律问题而可能引发的纠纷,向上海金融法院申请案例测试,上海金融法院通过审理,向金融市场提供明确规则指引。案例测试机制遵循充分协商、公开透明、诚实信用、广泛参与、禁止滥用五大原则,稳定金融市场的规则预期,切实防范法律风险,促进“诉源治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全国首个!金融市场案例测试首案开庭 2022-12-14 2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