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上传一张照片或输入一段文字,几秒钟后,你就能得到一张与上传照片意象极为相似的艺术图画。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当前大火的AI绘画软件带来的视觉新体验。
AI绘画即人工智能绘画,是今年下半年火爆全网的AIGC(AI-Gener-ated Content,AI技术自动生成的内容)产品,只需几秒就能出图,生成结果完全随机。AI绘图软件快捷、好玩的用户体验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他们纷纷在社交平台晒出AI绘制的有趣图画。
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AI绘画的争议不断。有博主就发布提示,请大家不要再用AI绘画,“会吃官司的!”
零基础作画不是梦
AI作画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0年前,微软旗下的AI小冰就已经会画画、会唱歌、会写诗。但2022年的AI绘画,能让一个从来不会画画的人迅速成为“神笔马良”。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与社会计算中心高级研究员张丽锦7岁的女儿最近迷上了AI作画,她每天兴致勃勃地输入文字,生产大量画作。比如想要一张水母的图片,只需要打开小程序,在文本框里输入“水母、海水、触手”等关键词,几秒钟就能生成各种不同风格的水母,若是不满意,点击再次生成又有新图可供选择。
几个关键词就能变成一幅画,让AI绘画迅速成为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据第三方监测平台数据显示,近30天内,小红书“AI绘画”新增笔记互动量达6.48万,成为第一热词;抖音上有关“AI绘画”的短视频最高点赞量超过52.2万;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上也有许多博主发布关于AI绘画的教程。
事实上,极低的使用门槛,是AI绘画吸引普通人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大多数AI绘画平台都供用户免费使用。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AI绘画平台主要有百度的文心一格等。在这些平台,网友可以免费使用AI生成画作。文心一格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是百度依托于飞桨、文心大模型持续的技术创新,在AI作图方面发布的产品,定位为面向有设计需求和创意的人群,基于文心大模型智能生成多样化AI创意图片,辅助创意设计,打破创意瓶颈。
记者登录文心一格官网,输入文字,并选择期望的画作风格,便能快速获取画作。这些画作,既有恢宏绚丽的艺术画,也有超写实图,支持动漫、插画、油画等10余种绘画风格和不同画幅的选择。
事实上,除了绘画,人工智能也在新闻写作、诗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张丽锦表示:“以前AI刚诞生的时候,人们说简单重复的劳动会被AI替代。现在看,连艺术家这类创作型劳动也不再是人类铁饭碗了。”
“离谱”的AI绘画缘何火爆
“AI绘画让我直接进入二次元”“AI把男朋友画成了狗”“AI绘画太离谱了”……连日来,网络上关于AI绘画讨论的热度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以来,“AI绘画”相关搜索指数环比增长近500%。有人专门为AI绘画创建了话题,截至目前,总阅读量达2.1亿次。
网友们热衷讨论的是AI绘画成品是否有趣、吸睛。网络话题#AI绘画把狗画成肌肉男#获得超过2500万次阅读。在社交平台上,一些AI的“离谱”画作常能夺人眼球。随着AI绘画热进一步升温,甚至有网友贴出“驯服AI绘画的攻略”,分享如何通过输入关键词、选择参考图片、设置图片参数等方法生成受热捧的AI图片。
然而,在AI绘画热潮之中,不乏一些冷静的网友发布帖子,请求网民“不要再上传自己用AI生成的图片了”,称有一些软件之所以“画得那么好”,是因为其实质是在利用机器学习的过亿张图片“拼贴”优秀画师的作品。而在这些软件的用户协议中,有相当一部分软件明文约定“软件仅为测试,产出不得自行通过他人以任何方式或载体向第三方披露、提供、转发、传播和公开。”因此,用户上传AI绘画到社交平台的行为如果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有可能被追责。
AI绘画是“拼接”还是算法生成
“(AI作品)有很多我熟悉的老师的画作”“求求各位老师对AI重视起来”……插画博主洛柒投诉AI的微博获得1万多次转发。
她指出,AI绘画软件Nijijourney生成的许多图片风格与一些画师的作品高度相似,更有一些图片下方直接带上了这些画师的签名和水印,“就是用他们的画拼起来的!”
不过,在专业技术人员看来,AI绘画过程并非“拼接素材”,而是通过不同算法模型迭代处理数据生成图像。资深算法工程师柳城解释AI绘画背后的原理时称,AI的本质是机器学习,机器会基于神经网络来模仿人类学习绘画的过程。开发者需要通过收集当前已有的图像来让机器学习,利用算法对图像进行分类和识别并不断训练后,AI软件才能“画出”一张令人满意的图片。他同时承认,“一些算法模型精度不高,或许也会出现类似‘拼贴’的效果。”
网络上,有大量画师声称其作品并没有授权AI学习,却发现AI生成的图片与其之前的作品高度近似。并且普通用户如果想使用上述AI绘画软件生成图片,还需要成为其会员,最低收费为每月10美元。洛柒质疑,“如果用未获得授权的图片训练AI,还以此牟利,这不是在侵犯这些画师的权益吗?”
“AI让抄袭更简单了。”做了6年画师的黄桃(绘画笔名)感叹道。今年10月,画师@哆啦小熙发博称,有人用AI抄袭了她的画作,在她晒出来的图片之中,这些画作的风格、构图都如出一辙。“这也太明显了”,她在微博上表示,“AI真不是让你(抄袭者)这么用的。”
未来将强化版权保护
社交媒体上,AI在绘画领域已经实现了惊人创造力,但在另一面,人们对AI的焦虑感再度爆发。
2022年8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一项艺术比赛中,一位游戏设计师用AI绘画工具创作了一幅《太空歌剧院》画像,并获得了艺术比赛第一名。该消息引发了画师群体的激烈讨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如果构成作品,谁是著作权人?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讨论,从2017年开始在国内就有热烈的讨论。当时微软“小冰”写诗,就引发了相关内容是否属于作品,以及权利归属于谁的争议。时至今日,人工智能软件仍然在发挥作用,也有更多软件加入其中,且生成内容的范围扩大到了绘画等更多领域。
“利用AI绘画生成的作品,如何确定版权归属在我国法律规范体系内尚属空白。”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院长邓中文表示,对于AI作画,从生成的内容来看,如果能够进行独创性判断,就可以被视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对于著作权归属,则要看谁是作品的创作者。
“法律虽然有滞后性,但未来出台针对AI生成艺术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是大势所趋。”邓中文表示,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就是AI生成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立法草案。
行业自身也关注到了版权问题。百度文心一格相关负责人就表示,AI作画的版权问题是国内外法律都在持续探讨的方向,他们会跟进国内外发展情况。文心一格目前收到很多图片商用的需求,他们将尽快推出相应举措应对版权问题。
“AI再聪明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AI‘抄袭’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抄袭’。”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商事诉讼与仲裁业务中心主任李阳表示,AI没有独立人格,不具备我国著作权法规范中“作者”的主体资格,因此解决AI“抄袭”的关键是解决AI背后开发商、使用者的滥用行为。
针对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一些开发者用大量受版权保护的创意作品训练AI的行为,李阳律师认为,从鼓励作品的创作、传播,促进美术行业发展层面上看,单纯训练AI对在先作品创作思想进行学习、研究而不涉及商业用途的行为本身并不构成侵权,但如果AI画作的呈现结果仅是对在先作品的简单复制粘贴,且利用该画作谋取商业利益,则需要事先获得授权并支付使用费用,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何种程度的相似构成“抄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我国著作权法并不保护诸如类似画风这种抽象“思想”,保护的是绘画中具体元素等“思想的表达”,对于美术作品构成抄袭的认定采用“独创性、接触以及实质性相近”标准,对作品需要进行综合对比来认定是否构成抄袭。李阳则提示,AI创作的画作若显示在先作品水印,需要综合考量该AI作品是否具备独创性、水印的获取是否取得在先画作作者的授权等问题来判定是否构成抄袭。
个人利用AI生成的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并享有相应权利?李阳强调,应判断画作生成过程中,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的行为是否属于创作行为,相关内容是否传递了二者的独创性表达,如若不然,则二者将不应成为AI画作的作者,该AI画作亦不能构成作品,不能受到到著作权法保护。
一些软件的用户协议中对该问题有事前约定,如“意间AI绘画”小程序规定其生成的作品“仅供体验、交流使用,不能用于商业用途”,版权仍归属开发者所有。
对于真人画师是否会被AI取代的问题,黄桃表示,尽管AI的成长速度非常惊人,似乎已经能取代没有个人风格的画师,但无法取代具有极强创作能力的顶尖画师,“绘画远不止画出形状、填上颜色这么简单。”
“AI再聪明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应该成为超法律的特权主体。”刘俊海认为,AI本身无法超越人类,其本质仍基于现有人类智慧的积累和传承,是借助人类的大数据和深度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助力发展起来的。在当前法律体系下,AI绘画与真人画师的权利边界仍存在冲突,这需要法律对此作出回应,启动法律的“立改废释”途径,通过修改著作权法或者修改司法解释的手段使法律规定与时俱进,让AI技术造福于人类。
“AI也许能够精准复制人类画师的色彩和线条,但永远无法复制创作中人类画师对画作倾注的情感。”黄桃说。
(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消费质量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