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迁走一棵树,种下一粒法治的种子

松江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让法治“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文字数:3079

工作人员正在移走枇杷树

工作人员正在移走枇杷树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卫晓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要“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在上海,历经3个多月奔波,6次大小协调会议,收集500多户居民意见,终于通过法律渠道把一棵枇杷树给迁走了。近日松江高乐居民区用一棵树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成为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生动缩影。

一棵树惹的祸

每年秋冬季,住在松江区华中公寓某号底楼的王阿姨就“头疼”。倒不是她有什么头痛病,而是每年这个时候,她的小孙子都会咳嗽、打喷嚏,严重时还会有呼吸道感染。几年来,反复发作,却怎么也查不出病因。去年11月,“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小孙子又犯病了。王阿姨经人提醒,带孙子去做了个过敏源检查,罪魁祸首竟是“枇杷树花粉”。不可能啊,花粉过敏一般都在春季发作,怎么秋冬季也会发呢?原来枇杷树的花期正是每年10月到12月,而王阿姨家窗前正好有一颗树龄4年的无主枇杷树!

这棵枇杷树的花粉不仅是孙子的“病因”,而且其茂密的枝叶,几年来也严重影响了王阿姨家的采光。王阿姨早想把这位“大神”给送走了,不过她也是个“法律明白人”,知道树木不能擅自砍伐,于是赶紧联系小区物业希望把树移走。物业经理也爽快,找到高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敏勇,拍胸脯表示:“赵书记放心,我跟小区居民熟得很,移树包在我身上,这也是为民办实事嘛,居民不会投诉的。”

赵书记一听没这么简单,让物业不要擅动,随即叫来了居民区城管工作室的胡喜喜。城管小胡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心里一热:近年来,城管等职能部门在社区党组织的支持下,利用城管工作室等平台积极开展“谁执法谁普法”。通过组建“护绿小分队”微信群、开展护绿主题普法在线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居民依法处理问题、合法达成诉求,增强社区居民的法治概念,让居民们主动学法、信法、守法、用法。特别是去年一起“修剪香樟树被罚14万元”的案例,不仅引起了热议,更是意外起到了超乎寻常的普法效应。老百姓都知道了,不论是公家种的还是自己种的,都不得随意迁移、砍伐,这个案件的普法效应远远大于案件本身。“这几年的普法工作没白做啊”。于是他就此事向王阿姨和物业公司作了专门普法,告知迁树申请流程。

一棵树迁移有多难?

“枇杷树从开花到现在都要结果了,我这审批许可申请还没搞好!”王阿姨根据指导,立即去有关部门提交了申请,但是跑了多次,却迟迟无法获得许可。“这树迁不走,难道让我搬家不成?”就在王阿姨一筹莫展之际,赵书记得知此事,便把这件事给揽了下来。

在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社区党总支立即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召开“四位一体”会议拟定迁移方案并分头落实:先由职能部门上门核实、现场查看,形成初步解难方案,再由业委会汇总许可事项材料,居委会负责居民意见征询及方案公示、召开居民意见听取会等,最后经区绿化市容局审核许可后,由小区物业负责枇杷树的迁移及后期养护管理。

整个过程历经3个多月奔波,6次大小协调会议,收集500多户居民意见,终于把这棵枇杷树给迁走了。

王阿姨的“心事”了了,但是赵书记的“心事”却犯了。

还有很多棵树怎么办?

迁移一棵树就这么麻烦!他所在的社区还有很多棵这样的“树”,假如都按这样的节奏来,真不知道到猴年马月才能处理完!

一边是居民要求对自栽树木进行修剪、迁移等呼声日益强烈。以赵书记所在岳阳街道为例:老旧、零星小区众多,居民们私自在屋前宅后、自家院落、小区空地种植花草树木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自栽的花草树木现在都已茁壮成长,但造成了遮光、挡路、扰民等问题,引发了大量的物业投诉和社区矛盾。而与之相对的,则是自栽树木迁移审批流程的繁琐。

据悉,《上海市绿化条例》规定树木迁移的申请主体是建设、养护单位,对于个人自栽于居民区公共绿化带内的树木迁移未作详细规定。绿化管理部门一般遵循“非必要不砍伐、不迁移”原则,通常无特别原因不会随意许可迁移树木。且如果符合迁移条件,其申请材料和手续也比较繁杂,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有:(1)对迁移树木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表;(2)迁移树木的情况说明;(3)树木原位置现状照片、迁移地点照片、迁移方案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和征询结果公示(方案经征求范围内占建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照片等;(4)权属人的意见;(5)苗木清单;(6)树木迁移方案和技术措施等。

收集齐这些材料,不仅需要业主本人,还需要业委会、小区其他业主的配合,居民大多数倾向于亲自到行政服务中心递交材料,如果材料不符合规定则需要反复跑多趟,十分麻烦。

从个案到规章  法治成为恒定率

“以前,马路上只要有两辆车子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整条马路就会堵塞,一定要等到警察来处理,才能挪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就出台了交通事故简易处理程序。那移栽树木是不是也可以借鉴类似的模式啊?”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党组织书记和基层“法治带头人”,赵敏勇觉得不能把解决一起“个案”作为终点,更是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处理和解决这些“共性”问题。于是他和同样是区人大代表的城管小胡一起向区人大提出了《关于解决岳阳街道老旧小区公共绿化带内居民自栽树木管理问题的建议》,提出“涉及适当简化迁移树木审批流程的,运用许可+备案制的建议。

该建议很快得到了关注和响应:10月中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来松江接访时听取了该建议的专题汇报并召集多部门会商,建议得到采纳。10月下旬,赵敏勇和胡喜喜应邀参加关于《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的专题研讨会,会议吸纳了他们的建议。据悉,新的《办法》将于今年底修订后实施。

以民主法治的方式解决个案问题,以立法建议方式推动解决共性问题,高乐居民区解决“一棵树迁移难题”的案例,不仅是从宣传普法、促进守法,到监督执法、参与立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近年来松江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成效典范。

链接:

松江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现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松江区聚焦基层依法治理,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在全区17个街镇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基层民主法治全覆盖。泖港镇黄桥村成为市人大常委会唯一一家设在农村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落实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

如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实现全区364个村(社区)创建全覆盖,34%的村(社区)被评为松江区3A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家村居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今年黄桥村、西子湾社区两家单位被上海市推荐参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编印《松江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优秀创建案例汇编》,总结和推广松江区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成果和经验。在前三年创建的基础上,通过常态化管理培训实现再升级、再提高,推动村(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同时,松江区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引领、渗透、教育作用,方塔园、民防科普馆等6个阵地被评为上海市法治文化品牌阵地;“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法治松江”公益广告大赛等3个活动被评为上海市法治文化品牌活动。其中,“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被列入2021年上海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成为市司法局主办的法宣活动之一。“八五”期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松江图书馆等地成立“茸城法治讲堂”,打造新浜“法治茶馆”、小昆山“板凳课堂”等学法阵地,不断推动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迁走一棵树,种下一粒法治的种子 2022-12-21 2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