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友敏
日前,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技师俞洪梁拍片发现,一名73岁患者肺部显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状,俗称“白肺”。他立即与嘉定区影像中心放射科医生联系,要求会诊影像报告。10分钟后,俞洪梁将嘉定区中心医院出具的影像报告结果告知患者和门诊医生,由社区医院安排转诊。
“CT+指氧仪”,家门口配备“秘密武器”
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围绕“防重症、保健康”目标,2022年12月19日以来,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热诊疗完成第一轮扩容,社区发热诊疗占比保持在全市50%以上。在此基础上,12月29日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深挖潜能,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分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口前移”作用,不断提升社区医疗救治能力。
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设备配置,目前全市已有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预计到春节前,将增加到45家,嘉定区、闵行区预计将实现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设备全覆盖,进一步方便居民就近影像检查。
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嘉定区首家配置CT用于普通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10月已投入使用。最近,中心也迎来了拍片检查的小高峰,目前CT的接诊量一天在大约80-100人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CT检查结束后,患者的影像资料会上传至嘉定区区域影像中心,通过网络传输,由上级医院的专家出具诊断报告,再将诊断报告传回社区,实现在社区就能享受上级医院专家诊断服务。
除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嘉定还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配CT,均采用方舱CT形式,最快将于下周全部投入使用。
除了CT“全力加速”配置以外,本市社区持续扩大指氧仪配置覆盖面,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中心至少配备20个以上指氧仪的基础上,不断将指氧仪配置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居村委,方便居民氧饱和度监测。此外,心电监护仪“应增尽增”。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心电监护仪445台,加强对住院新冠感染者心电监护,加强重症早发现能力。
“氧疗+输液”,家门口就能对症治疗
全市3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已实现吸氧服务覆盖率100%,设置吸氧位5863个,累计提供氧疗服务2.4万人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门诊输液服务覆盖超过95%,共设置输液位超过1万个,累计提供输液服务9万人次;全市超六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提供呼吸道雾化治疗服务,设置雾化治疗位713个,累计雾化治疗服务近2000人次。
近期,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楼的输液室里13个吸氧位、26个输液位全部投入使用,12小时开放,充分满足患者补液和吸氧的需求。
家住万里社区的徐阿姨是第二次来社卫吸氧,比起去大医院排队,这里的环境和设备都令她十分满意。徐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感染病毒,导致血氧饱和度偏低,去三级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进行氧疗。“大医院每次去人都很多,要排很长的队,老年人就医相当不方便。”徐阿姨说,“社卫可以吸氧,解决了一些轻症病人的治疗,也减轻二级、三级医院的负担,这样可以把更多资源留给重症病人,这也是为了大家好。”
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程欣连续一周驻守在输液室。她告诉记者,医护人员超过12小时在岗,为患者提供服务。“之前以转诊患者补液为主,现在三级医院来的病人比较多,氧疗的病人也比较多,都是住在附近的,社卫扩容增能后,老百姓都觉得很方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