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

本文字数:561

在网络上,每个人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地泄露某些碎片信息。这些信息被大数据挖掘,就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引发信息安全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大众有些不知所措,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意。本期“权威曝光”介绍的就是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

所谓大数据,就是各种数据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每种通信和控制类设备,只要通过网络进行了连接,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成为了大数据之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相应的一些技术和手段,对各种信息碎片进行各方面的挖掘和重组,结果会越来越精准,所谓的个人隐私在其中也就无所遁形了。

2011年的美剧《疑犯追踪》就讲诉了一台强大的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推衍,近乎拥有了“上帝视角”,那一句“You are being watched”曾让多少观者为之毛骨悚然。而这就是一种大数据挖掘后的可能,尽管在现实中,人工智能还无法做到这些,但作为科幻的一种警示,却让人不得不思考更多。

个人隐私的保护已经成为大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所掌握,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些无所不用其极的电信诈骗。因此,要想保护个人隐私,就必须多管齐下,相关部门必须依法依规对窃取个人信息的人和单位进行严惩,并且通过法律的完善,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防火墙” 2023-01-17 2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