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是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诈骗违法犯罪行为高发期。有哪些诈骗新套路应当特别警惕?大家如何加强防范?记者采访多位专业人士,请他们为大家的钱袋子“保驾护航”。
套路一:“ETC到期”骗局 记者险些被骗
春节期间,不少人选择自驾返乡、游玩,近期高发的“ETC到期”骗局值得车主们高度警惕。
日前,记者收到一条短信,提醒车辆ETC设备已经停用,需点击短信上附带的链接重新登录网站进行身份验证后,才能继续使用。记者点开短信附带链接后察觉异常,随即向公安机关致电,得知这是一种新型诈骗套路。民警称,受此套路所骗人数不少,有受害人点开链接进行操作后被骗走3000元。
“此类骗局迷惑性比较强。”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反诈民警谭喆说,不法分子以“ETC中心”“交管局”“高速中心”“车管所”等大众通常不大熟悉的机构名义发送短信骗取当事人信任,再通过附带于短信中的非法链接将受害人引入其用来鱼目混珠的山寨“官方平台”,诱骗车主在山寨网站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身份信息及电话号码等信息。“这些关键信息被不法分子骗取后,受害人的钱财也就被装进了不法分子的口袋。”
套路二:“发红包”骗局 贪小便宜易受骗
春节期间,在各种群聊中“抢红包”沾喜气,已为大家喜闻乐见。但也有一些人因贪小便宜,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据北京警方介绍,有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员身份添加了受害人李某微信,随后将其“拉”进一个微信群。李某因在该群中常能抢到“红包”而放松了警惕。一段时间后,有陌生人开始添加李某微信,向他推荐投资理财、网络赌博平台等,并以“包赚不赔”的许诺进行引诱。尝到几次甜头的李某信以为真、不再有疑,开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最终被骗走上万元。
反诈民警介绍,以“发红包”为引流手段实施诈骗的,虽然聊天群里发的是真红包,但数额很小,不法分子会把热衷于“抢红包”的人视作“爱贪小便宜且平时事不多”、可进一步引诱的对象,而其推荐的所谓投资理财或赌博平台也都是在不法分子的操控下“宰割”受害人的陷阱。
此外,记者发现还有一类引诱当事人点击注册的“红包链接”骗局,此套路或是诱骗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骗取其隐私数据;或是在受害人手机中植入木马,便于不法分子后台操控牟利。
套路三:“网游代练”骗局 专业套路游戏迷
过年放假玩网游“练级刷装备”是不少年轻人的选择。游戏迷蒋某在观看游戏网络直播时加入了一位游戏主播的“粉丝群”。该主播经常发布“代练上分”广告。一次,蒋某购买了游戏代练服务,并将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告知该主播。随后,主播联系蒋某,称其游戏账号因被官方检测到多人登录封禁,自己认识游戏公司内部工作人员,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进行解封。蒋某信以为真,向该主播微信转账2万多元。
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蒋某发现其账号一直未被解封。他要求主播退钱却被对方拉黑并被移出粉丝群。记者从北京海淀区法院了解到,该案中,主播何某多次利用类似手段骗取8名受害人近9万元。
该案主审法官提醒,还有些不法分子在获知受害人游戏账号密码后盗取其微信号、QQ号,假装受害人本人诈骗其亲友钱财。年轻人群要注意防范不法分子打着“网游代练”幌子,以收取“解封手续费”“内部操作”等名义诈骗。“即使是正常交易,也要注意留存证据,如截取双方聊天记录、汇款转账记录、游戏账号异地登陆IP信息等,保护自己合法权利。”
节后防诈骗指南
春节刚过,骗子又开始伺机而动,盯向了大众的钱包。通过这份节后防骗指南,希望大家可以提前防范,防止受骗。
冒充客服、快递类诈骗
由于春节期间快递放假、大量快递积压等待派送。骗子瞅准这个时机,假冒快递公司,电话通知称快递丢失、公司可双倍甚至数倍赔偿。随后要求添加事主微信,诱导事主扫二维码,并承诺通过支付宝退款。在扫描二维码并经过支付宝账号和密码登入支付界面后,便跳出了退款页面。当依次输入了姓名、持卡人、卡号、密码信息后手机却不断显现超时状态,落入圈套。遇到快递不发货或者丢失的情况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客服咨询。
网络刷单诈骗
网络刷单都是诈骗,切莫尝试。“足不出户 日赚千元”,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你会动心吗?骗子承诺有偿刷单,第一笔会返还少量佣金给受害人吸引其上钩,随后加大刷单物品金额,并以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继续消费刷单,但不再支付佣金也不退还本金。
冒充熟人诈骗
突然换号码又问你借钱的都是骗子。“我是某某某,给你拜年了!我换号码了,你记一下……”春节期间,收到这样一个陌生号码的短信,你可能并不会在意,立刻将号码存为你熟悉的朋友。春节过后,新号码又会发来短信:有事请你帮忙。一看是朋友或亲戚的名字,警惕性自然松懈。接下来,各种老套骗术上场,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事主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恐吓诱骗要求其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视频形式办案。
贷款、办信用卡诈骗
春节买年货、孝敬父母、派发压岁钱。春节后还款压力山大啊!诈骗分子瞅准时机,承诺可提供无需抵押的低门槛贷款,诱骗事主先交一定金额的手续费、保证金等。事主往往贷款没到手,自己的钱却被骗走。
正规贷款公司决不会在贷款发放前以各种名义要求先支付所谓的“保证金”或“利息”,做银行卡流水来证明还款能力。
保健品诈骗
当有人要你听课并免费送你东西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就像葛大爷小品里演的骗子,用各种洗脑的保健品推销直接瞄准老年人群体,推销员到处认“爸妈”,通过组织老年人旅游,送大米、送鸡蛋、免费体检……各种花招,将保健食品打造成能治各种疑难杂症的“神药”,总想用温情忽悠老年人。
网络交友诈骗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发来的视频、图片等信息。“这就是我本人,绝对没有P过图。”骗子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伪装成“高帅富”“白富美”或老乡等,加事主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便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理由骗取钱财。
网络购票诈骗
春节前后,许多人会通过网络预订火车票或机票,不法分子趁机通过虚假的购票网站或恶意刷票软件,诱导市民下载并购票,甚至用支付失败、信息错误等理由要求多次购买。
网络购票时要在官方网站或可信度较高的第三方购票机构购买,遇到问题一定要询问官方客服人员。
钓鱼网站诈骗
骗子利用“伪基站”群发积分兑换、话费充值优惠、信用卡升级等虚假短信。用户点击含有木马程序的网址链接后,骗子便会盗取用户手机中的网络社交账号及网银支付账号,从而实施诈骗犯罪。手机要安装安全防护软件,不要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二维码等。
中奖诈骗
“恭喜您被××节目抽中为一等奖,将获得价值×万元的奖品,领取码为×××。”相信大部分人对此类短信或电话通知的“中奖”都会一笑置之,不会相信。但随着诈骗分子的话术编造得越来越精巧,还是会使一部分安全意识较薄弱的人很容易掉入陷阱。一旦相信“中奖”,骗子便会一步步引诱你转账、汇款,或者登陆钓鱼网站,骗取钱财。
对于此类“幸运”短信或电话,一律不予理会,千万不要轻信。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网络赌博诈骗
传统的赌博转移到网络,组织者会在后台通过技术控制的权限,开始让你小赢几把,接着就会陷入越赌越输的深渊,而参与者却还被蒙在鼓里。
不要心存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财富还是要靠汗水和智慧获取,一切歪门邪道都不可取。
网络招嫖诈骗
骗子会在网上发布招嫖信息,并附上露骨的性感照片,吸引好色之徒。一旦有人上钩,骗子会立即承诺服务内容,而后通过各种忽悠,让其预交订金,从而上当受骗。
卖淫嫖娼是违法行为,只要洁身自好,就能远离此类陷阱骗局。
(来源:新华社、南宁广播电视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