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友敏
走进上海市宝山区的居民社区,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各式各样的楼道:“童欣楼”里有开放式的亲子游戏区、玩具共享区、开心阅读区,留言板上还有小朋友们字迹歪歪扭扭的留言;“国学传承楼”每一层楼的墙上都挂着居民们的作品,有绘画、书法等,充满书香雅韵;“互助楼”内的“互助之墙”上有居民结对要帮助的人或者认领要做的志愿服务……
据介绍,这是宝山区从2017年开始大力培育的“活力楼组”创建工程。他们采取“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居民唱戏、第三方指导”的模式,全面推进楼组自治,大力培育“活力楼组”,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育居民公共精神,进一步优化基层社会服务质量,提升居民自治水平,共培育“活力楼组”3500余个,其中三星以上646个。
楼组,是居民家庭生活向社会交往的延伸空间,也是撬动基层治理创新的支点。楼组“动”了,社区也“活”了。随着社区治理工作重心不断下移,楼组作为社区治理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楼组活动不仅能够协调邻里关系、促进公共事务的协商解决、推动居民(楼组)公约的制定完善,而且对楼组居民的参与性、互助性、公益性的培育与调动都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上至退休居民,下至少年儿童,“活力楼组”激活了社区居民自治的“一池春水”。
“小先生”聚起强大共治合力
淞南镇万临家园小区18号楼有这样一位“社区小先生”,在参观了小区打造的“活力楼组、活力楼群”后深受启发,便向家长提议:自己所住楼道具备基础条件,也应该开展“活力楼道”建设。
“社区小先生”的提议得到了楼组长和楼内骨干志愿者的积极响应,大家决定全力以赴、集思广益打造“和睦Tong心楼”。“Tong”既是“同心同德”,也是“童心童趣”,展现了提议来源,明确了建设风格,也扩大了参与对象。
提议过后,便进入到制定具体方案的阶段。18号楼的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共同讨论相关事宜。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六楼作为“议事角”,平日坐在这里喝茶议事,议事过后及时清理打扫,不影响楼道环境,既体现人情味,也兼顾文明创建要求。
为充分激发参与热情,每层楼的环境打造可由该楼层居民自主决定,这样便给“自治、共治、共享”留足了想象空间。居民们在楼组长的带领下,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好主意迸发、金点子不断,“和睦Tong心楼”被打造成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
在打造“和睦Tong心楼”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暖心小故事。比如,“社区小先生”发现楼下绿化带内杂草丛生,很不美观,便动员左邻右舍对此进行改造。
居委带头制作了“Tong心小花园”绿地插牌,楼内爱心居民为小花园增设了围栏,小朋友们纷纷撸起袖子,对小花园进行了泥土翻新和花草种植。虽然辛苦,但看到昔日荒凉的绿化带变成如今这番生机盎然的模样,大家都笑得很甜蜜。
从被动变主动,从看客变主人,“和睦Tong心楼”的创建不仅营造了融洽友好的睦邻氛围,更提升了居民在社区内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家住四楼的王阿姨为“和睦Tong心楼”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珍藏的手工刺绣作品,这些精巧的作品成为楼道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不仅得到楼内居民的赞赏,到18号楼走亲访友的居民也纷纷竖起大拇指。
擅长花草种植的居民,主动承担起对小花园的日常照料和养护。还有居民匿名出资购买礼物,悄悄放在邻居们的门口,既是对同心协力取得这么好的建设成果表达感谢,也是对这份相遇相识相知的缘分表示珍惜。
“和睦Tong心楼”的建设仍在不断更新完善,居民们从参与楼道事务逐步走向关心社区治理,凝聚起剪不断、分不开、打不散的强大共治合力。
“宝爸宝妈”挑起自治“大梁”
杨行镇紫辰苑是个大型商品房小区,居住人群以年轻人和孩子居多,自2018年第一批“活力楼组”创建以来,不断吸引了年轻宝爸宝妈们参与社区自治,在紫辰苑,由年轻居民担任楼组长、志愿者的楼道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走进紫辰苑69号“童欣楼”,扑面而来的是温馨、活泼、生机满满的楼道气氛,作为2021年度被区民政评为五星级的“活力楼组”,楼道创建发起人孙英豪自豪地介绍起了关于69号楼道的故事。
“我们家是2020年入住69号楼,有一次楼上空调管漏水,由于与邻居们互不相识,我只能一层一层挨家敲门沟通,这件事让我感受到楼内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孙英豪告诉记者,“小区里总能看到其他楼打造的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五星‘活力楼组’,羡慕之余,我萌生了将69号楼也打造成‘活力楼组’的想法。”
心动不如行动,创建的消息在69号业主群内发出,先得到楼组长李莹的热情响应,她带动更多的邻居参与进来,从给楼组取名开始,到楼道一楼大厅版面设计,楼内环境布置,楼组活动策划,大家在微信群里热烈讨论、献计献策。
年轻的宝爸、宝妈们挑起了楼组自治的“大梁”。发起人“孙爸爸”统筹楼内大小事务,及时传达各项通知。他认为“小家要建好,集体要团结,国家要守护。发展自己,回报社会,才能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楼组长李妈妈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为邻居们联络内部外部各类事项,是楼道里的大家长。
肖爸爸热心担任楼内安全检查员,守护“童欣楼”邻居们的安全。
周妈妈是一名专业会计,为“童欣楼”楼建金的各项支出、收入明细做了一本“透明账”。
张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童欣楼”“小先生们”的“园丁”,洒下满天的芬芳,为孩子们播种辛勤的种子。
秦妈妈作为楼内信息员,收集整合楼内各类信息,热心为邻居们贡献一份力。
为了更好组织孩子们活动,大家还自筹了“楼建金”一万余元。69号楼的“大管家”肖爸爸告诉记者,“楼建金”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楼宇内各家各户回收纸箱子的费用,他负责把“楼建金”的收集和使用情况定期向大家公布。“只有同意人数过半,才会动用‘楼建金’,大部分用于举办各类楼组活动和购买公共物品。”
自活力楼组创建以来,活动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万圣节有千奇百怪的装饰,更有可爱的“小萌鬼”,宝爸、宝妈们策划了讨糖活动,为楼内小朋友们精心设计了讨糖地图,让孩子们参与其中获得喜欢的糖果,增进邻里友谊的同时大家乐在其中。圣诞节,超过15户邻居们自发准备各类文具、平安果、巧克力等礼物,肖爸爸还扮演圣诞老人为孩子们派发礼物送去惊喜。春节前夕,整栋楼的居民一起动手对公共区域进行大扫除,一同布置楼道、张贴对联、悬挂灯笼,为69号增添喜庆气氛。
“老伙伴”共筑和睦邻里关系
铂金华府是大场地区一个优质商品房小区,这个小区还有个很吸引人的特点,这里拥有一大批热心志愿者,其中不乏已经退休的居民。
挂牌“睦邻楼”的59号楼,就有一位热心的楼组长马爱珍。几年前,独居老人董老师从闵行区搬来这里。起初,她还有点不太适应。没想到,有一天马爱珍主动敲响了她的房门。有点疑惑的董老师打开房门时,迎接她的是马阿姨热情的笑脸。“我是这里的楼组长,就住9楼。这是我的电话。有事随时可以联系我。”
有一次,董老师外出旅游,不慎摔伤。回上海手术后,一直在家里养病。“这时候真正感受到了马阿姨的好!”董老师说,“马阿姨不仅天天来看望我,还给我烧养生滋补的菜送到家里来,就像亲人一样。”
不久前,董老师的一位同学来家里玩,不小心跌了一跤。情急之下,董老师又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马阿姨,马阿姨很快帮忙将这位同学送到了医院。不仅如此,楼道里的老人有啥需要、哪家孩子需要临时照看,马阿姨都会“义不容辞”地帮忙。在她的带动下,楼道里互帮互助的气氛越来越浓。董老师感慨:“现在要感谢我儿子为我选了这里的房子。”
在另一个挂牌“互助楼”的22号楼,邻里关系也值得大书特书。退休的蔡医生,每个周六上午,固定在楼道大厅为邻居们听诊、量血压。更让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是——楼内一位67岁的阿婆在同济医院查出了脑瘤,需要尽快手术。得知此事的邻居徐师傅,当天夜里两点就为她到华山医院排队,第二天顺利拿到了专家号。由于阿婆手术顺利及时,她现在恢复得很好。出院以后,蔡医生也定期帮助她进行身体检查。当有人问起徐师傅“为啥甘愿半夜两点”去为邻居排队,徐师傅憨厚地笑笑:“没啥,因为阿婆平时常和我老伴在一起聊天,关系很好。这都是邻居间的小事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