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庭审

“相爱”5年,“枕边人”竟已婚已育

女子编造身份重婚、诈骗被判刑

本文字数:1253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法治报通讯员  高松

相恋5年的妻子身份始终成迷,甜蜜爱情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近日,经崇明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崇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女子李某因犯重婚罪、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网恋“奔现”

从恋爱到谈婚论嫁

2013年,梁某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女生张晴。张晴自称是90后,单身,在一家公司做财物工作,而且巧合的是她和梁某竟然还是老乡。两人在网上相谈甚欢,没过几个月就相约见面,并且确立了恋爱关系。

在这期间,梁某多次带着张晴和亲戚朋友聚餐,梁某的父母对张晴也比较满意,两人逐渐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2016年,梁某和张晴在双方家长的见证下,举行了订婚仪式。在两人的订婚宴上,张晴更是主动买单,让梁某的父母对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很是满意。

随后,作为“准媳妇”的张晴便以筹办婚礼、给亲戚送礼等各种名义,先后从梁某及其父母那里索取金饰品、现金、手机等财物,合计价值15万元。2017年10月,两人举办了“婚礼”,婚礼相关费用也全部由梁某负担,婚后两人开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居住。

“过门”媳妇

拖延领证引怀疑

幸福的新婚生活没过多久,张晴一些奇怪的举动逐渐引起了梁某的怀疑。比如,两人在一起交往、生活那么多年,梁某从未见过张某的身份证,张晴也从来没有随身携带过任何能够显示其身份的证件。更让梁某介意的是,两人到现在一直没领结婚证,每次梁某一提出去民政局办理结婚证,张晴便以各种理由推脱,有时说自己没时间,有时说父母觉得梁某定下的日子不吉利,实在推脱不过去的时候就为此大发脾气。起初梁某也没太在意,毕竟已经是“过门”的媳妇了,办手续是早晚的事。

一直到2018年5月,在梁某一家的坚持下,张晴无奈同意回老家拿户口本办理结婚证,便将梁某一家带至乡下一处民居,称这是其老宅,但因忘带钥匙进不去,梁某的母亲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便向周围邻居询问是否认识张晴,谁知邻居都说没见过。意识到事情败露,张晴直接逃跑,梁某一家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张某骗了,赶忙报案,张晴随即被公安机关抓获。

借结婚骗彩礼

最终东窗事发

到这里,张晴的真实身份才暴露出来,姓名是假的、身份是假的、年龄也是假的,张晴的真名叫李晴,早在2006年就已经结婚,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就连双方订婚宴上的父母,都是张晴请熟人假扮的。据张晴交代,一开始她只是和梁某谈恋爱,后来梁某提出结婚,便想着能够借结婚的机会从梁某那里骗一些彩礼、首饰之类的,就答应了下来。

李晴到案后如实供述了其诈骗的犯罪事实,并主动交代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重婚事实,退还了梁某及其家人的财物合计15万元,并且赔偿了因其行为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崇明检察院经过审查以李晴涉嫌重婚罪、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作出如上判决。

检察官提醒:爱情不是交易,更不应该成为骗局,婚恋交友要擦亮眼睛,务必了解清楚“有缘人”的真实身份和意图,彼此坦诚才是爱情长久的基础。(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6“相爱”5年,“枕边人”竟已婚已育 2023-02-13 2 2023年02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