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为了迎接春节、元宵节两大传统佳节,央视、各大卫视纷纷推出大型晚会。记者近日浏览社交媒体发现,对于一些晚会,观众频频“吐槽”,大量存在的广告成为主要“槽点”。
(2月10日《法治日报》)
百家讲:
商品化社会,商家也好,电视台也罢,都不可能与广告绝缘。在商言商,以商养商本没有错,电视晚会成本高,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电视广告是主要的广告传播渠道之一,也是电视台进行创收的重要方式,适当插入广告是合理的,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广告过多过滥,强行植入,文艺晚会沦为“赞助商大赛”,则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目前我国法律并未禁止或限制电视台发布广告的数量,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主要针对的是广告的内容,并没有对植入广告出现的数量、时间和频次作出明确的限制规定。这就为“广告型”综艺晚会的兴盛提供了契机。
晚会成“广告大会”,是唯利是图、不尊重观众的病症,须对症下药。监管部门要倾听民意,及时出台管理条令,有效遏止综艺、晚会中广告泛滥等不良问题,保障观众顺畅观看节目,更好地保护观众的合法权益,大力净化市场风气,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电视台等节目制作单位作为文化行业,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观众感受,不断优化广告内容和形式,提升观众体验,同时寻求新的盈利模式,进一步创新营利模式,全面扭转“广告之中看节目”的怪异局面。——王丽美
事由:
随着明星和美妆博主推荐、商家宣传,一股“抗糖”风正在中青年女性中悄然兴起。据统计,在抗糖的队伍中,有人过度戒糖戒出了低血糖,有人吃抗糖产品吃出新的健康问题……因此,盲目去“抗糖”、拒绝“糖”,不摄入碳水化合物是不理智的,如果需要减肥,真正需要限制的是“添加糖”。
(2月12日《北京青年报》)
百家讲:
“控糖减肥”是指控制食物中含糖分的米饭及面包等食物,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控制糖分摄入,人体就不会发胖。然而,营养学和日常饮食中的“糖”概念差别很大,如果盲目“抗糖”,反而会弄巧成拙。
营养学上的“糖”和“添加糖”是两个概念,但在“控糖减肥”中,人们通常把二者混为一谈,便把两种糖都控制了。可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热量来源,不但能供给能量,影响蛋白质合成,还能调节血糖和胆固醇,改善肠道,增加饱腹感、促进排便。因此,如果盲目控糖,就不能获取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高于70%或低于40%,都会缩短寿命,所以,“控糖减肥”应适可而止。总之,不摄入碳水化合物是非常不理智的一种行为,如果需要减肥,真正需要限制的是“添加糖”。——徐建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