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荔
寒假结束,“神兽归笼”,家长们为终于迎来的新学期而“雀跃”。只是不知道,这份好心情在晚上辅导作业的时候还能否保持。比如,我们家的“神兽”前两天就曾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我开学你那么高兴?开学了你就要管我(学习)了呀……”想想“平时相处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的场景,好像的确是假期里更轻松。
和孩子学习有关的一切,总是牵引着家长们的注意力。比如,最近江苏常州一小学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的做法一经媒体报道就让家长们“炸”了。
“作业九点熔断机制”是指超过晚上9点,学生就能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也能让学校老师尽可能精简作业,真正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良好效果。
说实话,看到这则消息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近年来提倡“双减”,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孩子几乎没有笔头作业,稍高一点年级的,作业量也不多。再加上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小学生们基本能在学校完成大部分作业,何至于回家要做到9点?让孩子们奋笔疾书到9点后的真的是学校布置的作业吗?而看了不少相关话题的评论,让家长们“炸”了的点是统一的:这样的“熔断机制”似乎有些流于形式了。
自觉的孩子无论有没有“熔断机制”都会主动及时完成作业,甚至学习课外知识,但对会钻空子的孩子来说,九点后可以不做作业,简直就是放飞自我的“尚方宝剑”;有责任心的老师本就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而不负责的老师则正好用“机制”做挡箭牌,有了当甩手掌柜的理由;对家长的效果就更不明显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了,妈妈留的作业却没少”的现实还少吗?
学校希望保障孩子充足休息时间的初衷是好的,也是提醒“虎爸虎妈”们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状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更是对老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避免重复、机械性的作业提出了要求。只是学校也应该考虑清楚,“9点后不做作业”如何和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相平衡,又怎么减轻家长们的焦虑心理。
“减负”也好,“熔断”也罢,或许只有当教育评价制度、考试招生标准、就业招聘要求等都有所变化的时候,才能让教育理念发生根本转变,使家长们真正理解与配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